
原创申明:本文参加“423简书故事节”,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1.
乐春被送养的时候刚满一个月。名字是继父给起的,送过来的时候刚好是春天,多了个女儿心里欢喜,就取了乐春这个名字。不过,对于送养这件事情,孩子的心里是不是乐意,似乎没人知道,也没人关注。送过来的时候她的个子小小的,皮肤黑黑的,小眼睛也没什么精神,哭的声音也很小,像刚刚出生的小猫,用厚大的红绿牡丹花纹棉袄重重地包裹着。
乐春的亲生爸爸是镇上的公务员,因为计划生育只能生一个,想生个儿子就把女儿送给农村的亲戚养。南方的习俗吧,重男轻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是很多人遵循的古法,在当地,有很多被送养的女孩,乐春就是其中的一个。继父是山村里的农民,村里民风彪悍,计划生育的严苛到了这里也变得温柔起来,村里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三四个孩子。继父家里生了四个儿子,想要个女儿,就把乐春给收养了。从此,她就是这个农民家庭的一员。
四个哥哥,大哥春雷比她大六岁,二哥秋响大五岁,三哥冬青和四哥石狗只比她大三岁和一岁。四哥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就取了个命硬一些的名字,可惜还是难以逃脱,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夭折了。那个时候农村家家的孩子都多,夭折一个两个的不少见。继父家族很大,上面有老父母,兄弟姐妹算上以前夭折的都有十几个,存活下来的也有九个,每个家里都有三五个孩子。家里的孩子太多了,继父继母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农活上面,乐春几乎都是在几个哥哥的照顾下长大的。哥哥们自己都还照顾不了自己,对于照顾更小的妹妹就力不从心了。南方的春天还是有点冷,乐春被包在厚厚的红绿小棉袄里面,哥哥们抱都抱不住,只能轮流地抱,一个累了就传给下一个。
大概是很小就没有人奶吃,或者是家里穷没买好一点的牛奶吃,又或者两个都是原因,乐春一直都是又黑又矮的样子。说是牛奶,其实可能就是一些加了糖的麦片之类的。哥哥们一开始不会冲奶粉,经常把滚烫的开水直接倒进玻璃奶瓶,结果奶瓶底部马上就裂开,搞得妹妹很长时间才能吃上奶。有时候水温太高,烫得乐春哇哇叫。
有一次两个大哥哥去上学,小的哥哥带着乐春跟爸爸到市场去玩。爸爸看着生意,兄妹三个在附近玩。到了中午的时候,外面下起雨来,回来的时候妹妹就找不着了。问两个哥哥人在哪里,都回答不上,只是站着大哭。急得爸爸赶忙村里的人到市场附近去找。找半天没找着,妈妈急得直掉眼泪。哪怕在边远的山村,也是有人贩子出没的。众人继续去搜寻,后来终于是让爸爸找到了。在一家小店的门口,店主人抱着,嘴里吃着零食,没哭也没闹,就静静地坐着。店主人说下雨的时候看到她在街上一边跑一边哭,满身脏兮兮的,估计掉泥坑里了,就给她换了身衣服,坐在门口等家人寻过来。父母千恩万谢,急忙包个红包把孩子领回去。
由于个子小皮肤黑,乐春常常被人笑话。当然被人笑话最多的不是她的样子,而是被人送养的这件事情上。常常会有很多村里的人笑问,你的亲爸亲妈在哪?你怎么不去找他们啊?这往往会激起乐春的滔天愤怒,大声咆哮,像被冒犯了的刺猬一样。大人们看着就越是得意,反复地笑问,乐此不疲。后来村里的小孩也跟着笑话她,更能引起乐春的无边怒火,先是骂你这个狗生的,你才是没爸没妈之类的话,每次都是以一番打斗收场。
其实村民也并非都带着恶意去调侃她,村里跟乐春一样被送养的的女孩并不少,大家也不忌讳这样的话题。但是没有人会像乐春这样反应激烈甚至癫狂的,而其他的人也没有留意到她的异常,只是调侃得更厉害。没有人(包括乐春的继父继母)都没有察觉她的送养是特殊的。其他被送养的女孩虽然也都知道她们是被送养的,但是她们的亲生父母也会经常和她们见面,过节的时候都接她们回家一起过,会买衣服和礼物给她们,会支持学费送她们读书。而乐春的父母从来都没有到村里看望过她,也从来没有给钱或者资助她读书,好像要极力避免和她有接触一样。或许,她是一个真正的弃儿!
乐春一天一天长大,当然个子也没有见长高多少,皮肤依然很黑,头发长期保持鸡窝状。家里的孩子慢慢长大,日子更难过。一年的辛劳并不能换来好日子,一半的种田收获要交到镇里的粮仓,叫交公粮。继父一边保持农作,一边做起了小生意。孩子还是太多,新衣服一年还是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才能买一次,小学的学费照样还是交不起,上学的时候依然没有鞋子穿。村里大部分家庭过的都是这样生活,他们家可能还算是好的,隔个十天半个月还可以还有肉吃。
日子艰难,继父继母天天吵架,时不时还会打起来。继母的脾气更暴烈一些,动手也是她动得多,打打骂骂,但并不致于到了要闹离婚的地步。每次闹完,到了晚上就又和好。父母对于孩子们,还是很好的,骂得多,打得少。大概是出于保护乐春的自尊心吧,她是被骂得最少的。继父对她甚至是溺爱,从不给几个哥哥零花钱,只给她。每次被小学老师留堂催交学费,是几个哥哥最痛苦的时候,又哭又闹好几天才能把学费要到手,而乐春却能轻易从继父手上拿到零花钱。
2.
改革开放的大潮遍及全国各地,“到深圳去,到城里去”,这不只是一种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大改变。打工显然是一种更好的出路,一个人外出打工一年的收入能抵得上一个农村家庭一年辛苦劳作的收入。村里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种田,一些农田被荒废,为鼓励农民继续种田,农民不用再上交公粮,但农村依然留不住人。乐春的大哥成绩比村里的其他人好,考上了大专,其他两个哥哥也跟着叔叔到城里打工,家里的新房子也盖好了。乐春成绩不好,刚上初中就不想再读下去了,跟父亲商量要到城里打工。父亲不同意,说她年纪太小了。她争辩说二哥三哥也是那么小就出去打工了的。继父说,可是你是女孩子,现在你读书又不用钱,家里不需要那么多赚钱的人。她又去问妈妈,妈妈自然是同意的,多个人做工多一份收入。她还去问了学问最高的大哥,被大哥骂了一顿,说成绩再差也得上大学,我们供得起。另外两个哥哥也不同意她出来打工。
无奈,乐春又在镇上的初中熬过了半年。在父亲的资助下,瞒着几个哥哥到城里的一个工厂里打零工,那年她只有14岁。
打工三个月之后,乐春才打电话给几个哥哥,说已经出来做事了。二哥三哥没主意,出来就出来吧,反正村里大部分的人都这样。大哥先是劝,劝不回去。担心她在外面过得不好,更担心一个小女孩在外面不安全。就叮嘱她过来他读书的城市,到他一个同学管理的工厂做工。并嘱托同学一定不能让妹妹学坏了。实际上,大哥还是希望她回去继续读书,想让她先打工一段时间,苦过之后自然就会回去。
可是在乐春的心里面,读书才是最苦的。在哥哥同学的工厂里又呆了一年。有一天那个同学告诉她大哥说,你妹妹已经结了工资走了。再一次的自作主张,让还在读大学的大哥很生气,打电话跟她说,你的做工的事情我不管了,只有一个要求,不要那么早谈男朋友。那年,乐春15岁。
3.
时间大概又过了有一年吧,乐春告诉父亲,自己怀孕了,男朋友是河南的,比大哥还要大两岁,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父亲说,孩子不要了吧,你自己还是个孩子。可是我想把孩子生下来,她说。你问下你妈妈吧,父亲叹气说。妈妈很生气,你这个狗生的,养你这么大,一分钱也没往家里寄过,白养你这个小黑妹了。没说完就把电话扔一边去了。听着电话那边父母的争吵声,母亲大声怒斥父亲把女儿宠坏了的愤恨,乐春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乐春又打电话去问几个哥哥,二哥三哥同样没有主意,大哥那边则被她的任性气哭了。
说了多少次不要急着找男朋友,到最后还是这种结果。
我想把孩子生下来,她哭着说。
不行,你现在年纪太小了,照顾不了小孩。
我们可以的,他很爱我,从来不用我干活,为了我,什么都肯做。
那他现在是做什么工作的?
什么工作不重要,只要努力就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那他家里面知道这个事情吗?
他爸妈早就不在了,是叔叔把他养大的,还有个奶奶,对他都很好。
听到这些,大哥更不同意她们结婚生孩子了。他们两个这个时候根本就不适合结婚。
这次对话不欢而散。
乐春最终执意把小孩生了下来,没有婚礼也没有家人的祝福。
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乐喜那一刻的内心是喜悦的,在农村,重男轻女,生男孩是大喜。半年之后,乐喜在QQ的留言是: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变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这个留言过了好多年都没有改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