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在厕所里看书,表明两个问题,一个是笃学,即爱学习;一个是珍惜时间,不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当然,于今天在蹲厕时“刷手机”的,更是大有人在,恐怕超过了看书的数量,是否表明笃学,则当别论之。
“入厕读书”是有古籍记载的,鲁迅先生二弟周作人也有一篇散文题名《入厕读书》,就是从清代学者郝懿行所著《晒书堂笔录》卷四《入厕读书》写起的,但周作人这篇散文不是着墨于怎样入厕读书,而是考究什么样的厕所可以读书,并指出厕所里可以看什么样的书,亦即重点在考究厕所建筑。这真是别开一种思路。
周作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指出,浙江乡下沿河的茅坑于读书是不大相宜的,南京城中街巷的厕所亦不宜,北京城、定州城中的北方旱厕也是不宜的。接着,他又考究了佛寺和日本建筑中的厕所是否宜于看书的问题。最后他指出:“假如有干净的厕所,上厕时看点书却还是可以的,书也无须分好经史子集,随便看看都成。据我的经验,看随笔一类最好,顶不行的是小说。”
我读他的这篇散文,钦佩的是他对古今中外厕所建筑的考究,至于“入厕读书”还在其次。让我深思的则是:厕所建筑,确是反映城乡文明程度的一个特别重要之在,生活品质的优劣确实也很在于这一环节。
当然,周作人这篇散文由古及今、由佛而俗、由中而外的思维广度和写作笔法亦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因为,读文章不仅在于明白写了什么,更在于清楚怎么写的,内容与形式的完全理解与把握才是真正彻底的懂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