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评述:仁德不仅要行动,而且要长期的坚持。今天这么做,明天觉得闷了就改变一下,放松一下,这就不是仁德。今天定了一个小目标,干劲十足,明天就改变了,这就不是仁德。
行动:每每想到要松懈,就提醒下自己,这不仁德。(用反向的思考来定目标,而不是说成“要坚持做某事”)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评述:先难而后获就是延迟满足。还有那句俚语,“吃得苦中苦(难),方为人上人(获)”。做领导是如此,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当上领导,不是给了他领导的位置才学习领导的技能,而是先学习了领导的技能(难)才能够坐上领导的位置(易)。对于员工也是一样的,不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生怕吃亏,而是干了多少活才有可能拿多少钱。作为老板就不能够这么想,作为老板要关心员工,最重要的是知道员工大多数都是“希望先获再难的”,于是需要给他物质刺激和非物质奖励,充分调动人性。昨天我买了葡萄发给团队,总结了一个小道理,团队文化建设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要掏钱干的。
行动:凡是,先承受痛苦,再讲收获。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评述:仁德的人内心是平静的,不急躁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这和“五常”之仁 01中讲到的“圣人辞不迫切”是类似的。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评述:仁德是有限度的,否则就容易被别人绑架。对自己,一方面,仁德的限度是以自己的能力为界限的,也就是说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不要做。另一方面,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转发宣扬这个事情或者精神的文章。因为这等于是让别人陷入进去了,让别人误以为自己应该这么做,是对别人进行道德的绑架。
行动:以后我做不到的事情我不颂扬,做到的事情也要考虑是不是会让别人陷入困境后才转发和宣传。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评述:孩子吃了好吃的想带回来给父母尝尝,老公知道了一个好玩的地方就想着带老婆去(而不是小三去),这就是仁德。因为“己欲立而立人”。自己看了一本好书,就想推荐给爱学习爱进步的朋友和同事,这就是“己欲达而达人”。这里面就是仁,也就是把好的都给你!很多好的东西分享了,并不是你就少了,而是增加了一倍。也许少了物质,但是多了一份喜乐。相反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