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常”之仁 05

“五常”之仁 05

作者: 小鑫芝士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20:52 被阅读0次

述而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评述:做人的四个方面。仁是人的四个方面之一。这里阐述的是一个并列关系。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评述:佛家看人作善事,会讲发心。俗家看人做善事,会讲结果。所以我们看了很多人捐钱,这些人可能生活中并不是善人,可能干得是灰色的生意。有些人虽然没有捐钱,但是日行一善,资助大学生上学或者收养孤儿。孔子认为伯夷叔齐发心正确,即便最后死了(结果不好),也是符合仁德的。这个观点当然要辩证看,因为仁德中还有一条,那就是保全自己。与这个是冲突的。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评述:这就是“吸引力法则”,我们想什么来什么。其实来的这个东西本身就在自己身上,只是缺少了发现他的眼睛。我们“想”了,于是就打开了认知,因此就发现了。这里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仁德还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只为自己增成色,莫与他人斗斤两”。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评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要我们持续做,不懈怠!与前面的“其心三月不违仁”是一个道理。

相关文章

  • “五常”之仁 05

    《述而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评述:做人的四个方面。仁是人的四个方面之一。这里阐述的是一...

  • “五常”之仁 02

    《八佾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评述:“仁”是内在,“礼”、“乐”都是外在表现。有了礼...

  • “五常”之仁 01

    《学而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 “五常”之仁 03

    《公冶长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评述:佞指的是口...

  • “五常”之仁 04

    《雍也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评述:仁德不仅要行动,而且要长期的坚持。今天这...

  • “五常”之仁 06

    《泰伯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

  • “五常”之仁 07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 “五常”之仁 12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

  • “五常”之仁 08

    《子路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评述:有贤明的领导人,社会的风气也需要一代人(一世)的时间才能够转变...

  • “五常”之仁 10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常”之仁 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wb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