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导读七十|《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2】》

导读七十|《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2】》

作者: 罗益明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22:01 被阅读0次

第八节,这里面的关键词自然就是这个农夫和这个猎人了啊,这两个呢是作者用来讨论这个事情的两个哲学语言啊,它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这个农夫和猎人啊,这农夫呢,是这个借用这这个海德格尔的这个,哲学概念。就是说农夫跟大地之间的这种关系呢,农夫面对的大地是代表着不可推测,代表着真相,代表着封闭。尤其是这个真相啊,真相这个里面本身就包含着隐蔽性,也就是说你只能从这个隐蔽当中去找出真相,那么这些东西啊,跟这个猎人面对这个信息,完全对立。

信息它要求的是强迫性透明,它代表的就是开放,他代表的就是可预测。那么这个猎人面对这个信息呢,就是在随时随地捕获信息的,同时,也在随时随地的理解这世界。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是猎人的猎物的那种信息呢,会被屏蔽在外,其实这个就跟那个性化推荐一样。

这一节听起来比较费解啊,这个我自己也确实没有把它讲清楚,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说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啊,就是农夫跟大地的关系和一个猎人跟这个信息的关系啊,可以进一步去思考,或者说,去读一下海德格尔的著作,可能会更深刻的去理解这个农夫跟大地关系这个哲学语言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九节从主体到项目。这一节啊的一个关键词叫啊,这个自我优化的项目什么意思呢?还是得回到这个海德格的这个思想呢,就是这个海德格尔刚刚讲到的这个农夫跟大地之间的关系啊,其实一个是农夫代表的是主体,大地代表的是客体,是客体创造了这个主体的秩序。

但是在数字化生存下生存的我们,这个客体本身跟之前的客体已经完全不一样,这个客体完全是成了就是自我的一种镜像的投射。用书中的话说就是这个媒介,这个信息,这个互联网媒介就是一种让我们自恋的机器。在这个社会生存下的我们啊,用业绩来衡量一切,然后呢,开始自我剥削,现在我大概理解这个自我剥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工作嘛,就是我们随时随地在工作,随时随地不停歇的在工作嘛。


第十节,大地的诺莫斯。这一节的两个关键词呢,个人以为是土地的秩序和数字的秩序,那这个土地的秩序呢,就是啊,这个代表的坚固稳定,还有精神啊,思想啊,行动,真相这些东西。那这个数字的秩序是什么呢?就是计算与操作嘛,那这个我们看到这个土地秩序里面啊,这种行动之前的这种犹豫啊,踟躇,这些东西在这个数字秩序里面是要排斥在外的。

那这个土地秩序里面的这个思想啊,就是,就是说跟数字秩序里面的思想也不一样,数字秩序里面的思想它是每一步的操作路径都是可以保护,可是这种保护呢,跟土地秩序下的思想,那种受到意外事情的干扰啊,或者破坏那些东西就没有了。

数字秩序下的真相跟土地秩序下的真相也不一样。数字秩序下的真相,它是把谬误完全排斥在外的,但是呢,土地秩序下的真相呢,它本身这个真相本身就包含着谬误。

还有这种啊,数字秩序下的这个精神他是排斥了他者的存在,但是这个排斥了他者的存在,就意味着我们本身的这个精神啊,可能只会得到我们想要的这种正向的强化,把那些负向的,可能是他者带来的这种负向的信息屏蔽在外,完全屏蔽在外。但是在作者看来,正是因为在土地秩序下为代表的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与他者的之间的接触交流那种,他者带来负面性的东西,才在痛苦当中孕育了自我精神的觉醒。

第十一节,数字幽灵。这一节我认为的关键词啊,是这个幽灵和秘密啊,就是说这个我们这个幽灵代表的是什么呢?比方说,我们可以通过视频聊天去见到一个外国的友人,那么这种媒介的形式呢就是作者所界定的幽灵啊,现在这种幽灵就是越来越多,当我们渐渐把这个习以为常了之后,我们就有可能再也不太想触碰这个现实当中彼此两个人的这种交流和接触了。


第二个词秘密啊,这个我们刚才说了,这个互联网它就是公开透明的,它就是要不断的透明化,所以说我们的这种秘密呀,就是没有了,但是问题又在于就是看起来互联网透明,但是它背后好像还有一个数字深海啊,就是说因为这个信息的这种爆炸呀,就是说它变得越来越复杂了,那么这种复杂性背后就导致这个网上出现了这种数字深海,那个深海,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它很有可能失控。

第十二节,信息倦怠。这一节我认为的关键词是这个信息综合症啊,就现在因为这个信息爆炸,信息过度啊,结果导致呢,这个有些人就是出现了这种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啊,分析能力下降啊,失去了承担责任的能力啊,等等症状。

你比方说这个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其实是你构成自己思想的一个要素或者说基础,但是呢,现在这种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庞杂,你一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信息向你袭击而来,那么就意味着你可能无法去从庞杂的信息当中去进行选择或者说进行筛选,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屏蔽在外。但问题是你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或者说养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你要有把握去区分和选择性信息,这个是必须的。

第十三节,代理危机。这个呢,还是跟前面讲过的,这个自我镜像有关,就是互联网这个媒介啊,让我们就是啊,说的好听点,活出了自我,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自恋狂人啊,在这种自恋狂人之下,那我们呢就不需要这种,某某人做我们的代言人或者做我们的代理人,那么这就意味着什么呢?

就意味着我们今天的这种啊选举啊,投票啊,这些呃,还有必要吗?还有必要别人做我们的代表去做吗?我们干脆就是说给每个人在网上,就是每个人去网上投票,按一下按钮就行了。就跟今天很多娱乐节目一样是吧,就是说大众评审嘛。但是你就会发现,就是这个大众评审真的是我们理想中那么美好吗,那我们从我们看的节目当中,你也可以发现未必如此吧。


第十四节,公民与消费者,这一节的关键词就是公民与消费者,那就是说刚刚说了就是我们如果作为一个公民啊选举投票能不能跟这个消费者一样呢,就是跟这些娱乐节目的消费者一样啊,搞一个系统大家做啊,这个大众评审呢。那这样的话你看就是我们如果说是一个大众评审我们投票就是我喜欢谁我投谁嘛,而且这个结果我又不用承担责任,而且也不用太过于犹豫太过于这个神圣的思考,理性的思考,谁打动我谁就我就投谁呗。

也没有什么约束能力。那如果要是这个样子的话,那每一个正客啊,就是说啊,来一段情感忽悠,然后呢再编织一些信息,一些诱惑你的信息,透过大数据来检测出你的偏好啊,然后呢,再给你推送一些诱惑你的信息,估计就把你忽悠按了键。这个其实我们看那个奇葩说你就知道啊,这个人被观点忽悠来,忽悠去是吧,一会儿按赞成,一会按反对,所以说这做法还是非常值得考量的。

第十五节,生活全记录。这一节关键词是监控,我们处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里面,就是我们在网上的所有痕迹都能够被检测到所以说我们完全就是透明人的存在,而且最麻烦的是这个好像是我们自由选择的啊,我要表达自己的心声,在网上发说说呀,我要秀一下我的购物啊,等等这些,好像在自由的表达自我,但是这种自由的表达自我,真的是自由的吗?

我们在看到别人的时候,看到别人的隐私,看到别人的秘密的时候,看到别人生活的时候,其实是监控别人啊,但是呢,同时别人也看到了你,所以说也在监控你,然后监控来,监控去,最后的赢家,还是给你提供数字化生活的这个平台在监控着你,我们自己成了数字化生活当中的囚徒。


第十六节,精神正智,这一节我觉得重要的关键词叫做生物权力,就是你透过这个研究一个人在网上的所有数据,你就能够去检测出一个人是什么样子的,在网上生存是怎么样子的,我们也不必去问他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们只要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然后根据他是什么样子,去给他推送他想要的东西。

然后呢,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去检测啊这一个人他可能需要什么东西,那么如果说这个群体更扩大,那么我们就可以研究一个群体,它的集体潜意识,然后呢,去精心的去设计一些东西,去诱导他的这个潜意识,最后呢就发展成了新的这种及全证智。

行文至此,已经尾声。作为一个互联网技术的获益者,或者说对互联网技术的推崇者,个人以为阅读这样的书籍大有意义,因为它能够让你从这种狂热的过程当中,获得一种理性的思辨,也只有在这种理性的思辨当中看到了这种技术的局限性,也只有在看到这种局限性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利用这项技术去造福自己,或者说造福他人。

导读七十|《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读七十|《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dp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