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分期及MRI影像诊断标准,你属于几期?

作者: 学习资源共享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16:15 被阅读0次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疾病中非常严重的一种病症,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股骨头局部血液运行不良,引发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长久下来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引起的一种骨性病变。

    临床发现,股骨头坏死在早期治疗的治愈率很高,所以,对付股骨头坏死的最好办法便是早发现早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

    创伤性包括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错位、髋关节扭伤等,骨错位卡压软组织,导致软组织变厚变硬,从而导致经络不通气血受阻,股骨头得不到气血的濡养,就会发生坏死。

    非创伤性包括:

    药源性股骨头坏死,如激素治疗;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病人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中毒而致;

    有些疾病也可合并股骨头坏死,如:强直性脊柱炎、结缔组织病、柯兴氏病、减压病等;

    另外,髋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骨内应力和骨外应力变化,也能导致股骨头坏死。

    还有许多因素被报告与股骨头坏死有关,不过每种病例数量很小。这些被称为可能性病因,尚未得到证实。

    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演变

     一般分为四期

    病理演变( Ⅰ期)

    骨缺血后6小时,髓腔造血细胞开始坏死。

    约在血流中断后6~12h,造血细胞最先死亡。12~48h后,为骨细胞和骨母细胞死亡。

    1~5天后脂肪细胞死亡。

    病理演变(Ⅱ期)

    坏死组织分解,周围出现组织修复。

    镜下可见各种坏死组织,与周围活骨交界处发生炎性发应,存在反应性充血,局部骨质吸收。

    早期的修复反应包括少量毛细血管、胶原纤维增生,以及新骨对死骨的“爬行性替代”。

    病例演变(Ⅲ期)

    大量新生血管和增生的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向坏死区生长。

    大量新生骨附着在坏死骨小梁的表面,死骨被清除。

    关节软骨受其修复组织的影响,表面不光滑,而后出现皱折。

    病理演变(Ⅳ期)

    股骨头塌陷合并退行性骨关节炎改变。

    修复组织相对较脆弱,无法承受人体的重量而发生塌陷,软骨下骨折更加重了塌陷的程度。

    坏死组织自软骨撕裂处溢出,产生骨关节炎表现

    MRI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在放射线检査正常时发现骨坏死,是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最准确的工具。

    MRI(磁共振)诊断分期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目前尚未完全统一,具代表性的五期既0、Ⅰ、Ⅱ、Ⅲ、Ⅳ期是根据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病理演变分期修订而来的。

    MRI诊断(0)

    患者无自觉症状,X线、CT检查均为阴性, 核素扫描或MRI有阳性表现,典型表现为MR T2WI上负重区出现外围低信号(坏死脂肪)环绕内圈高信号(充血水肿)。

    骨缺血坏死改变存在,有髓腔压力增高,骨髓活检可证实骨缺血坏死存在。

    此期被称为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前期,也称安静髋。

    MRI诊断(Ⅰ)

    轻微不适,

    髋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光整、不变形。

    “双线征”形成:血管阻塞,水肿黄骨髓坏死后的修复反应;典型的MRI表现为股骨头前上部负重区在T1W上显示线样低信号区,

    MRI诊断(Ⅱ )

    疼痛,僵硬,髋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光整、不变形。

    在T1W上,股骨头前上部负重区,硬化缘围绕的较低、不均匀信号的新月形坏死区。

    在T2W上,病灶为星月形高信号区。

    在X线平片上,股骨头负重区内可见高密度的硬化区,内可伴有小囊样改变。

    MRI诊断(Ⅲ)

    僵硬、疼痛放射至膝关节。

    股骨头表面毛糙、开始变形。

    软骨下皮质出现骨折,进一步发展出现轻微塌陷、阶梯状改变。

    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代表无法修复的坏死骨发生引力性骨折,在T1W上为带状低信号区,T2W上,由于细胞内液渗出或关节液充填骨折线而呈高信号。

    股骨头表面软骨的完整性受到一定影响。

    MRI诊断(Ⅳ)

    关节软骨彻底破坏,髋关节间隙狭窄,合并关节退行性改变。

    髋臼面软骨下骨质可出现囊性变,髋臼缘骨赘增生。

    股骨头因骨坏死、囊变、骨折而显著塌陷、变形,受累范围可局限于股骨头上部或累及整个股骨头。

    股骨头出现分节碎裂、骨折移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股骨头坏死分期及MRI影像诊断标准,你属于几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hr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