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讲到仲尼渴求良师,母亲已经为他做好打算,拜师外祖父。
仲尼知道外祖父学识渊博,为人通达,是人人尊敬的长者,他能讲述书中深奥道理,遵循先王之德,好行仁义。
仲尼在见外祖父之前,母亲还嘱咐,他是叔梁纥的儿子,他的列祖列宗都是有贤德的人,所以对人一定要有礼貌。
祖孙见面欢喜自不必说,他的外祖父把自己一生的学识,礼、乐、书、数四科都教给了他。
在此期间,仲尼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天赋,寒来暑往学习已快5年。
这一年,外祖父去世。
仲尼家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日常劳作。刚三十岁的母亲由于操劳,脸上已经有了皱纹。
小时候一起玩耍的伙伴,现在都是放牛娃,这些孩子们希望仲尼和他们一起放牛,这样就有机会教他们识字,他们可以帮仲尼放牛,让他有时间读书,放牛还可以得到工资一升小米。
仲尼是孝子,这一升小米对于生活艰难的母子来说,是救命粮。但是仲尼是大夫之子不能去放牛,这时他想了一招,先放10天,然后再告诉母亲真相。
仲尼跟母亲说去看叔孙老先生的藏书。十天之后拿回小米,给母亲跪下道出了实情。母亲看到儿子这么孝顺能干,做一个牧童不是辱没祖先,靠双手劳动吃饭不是啥丢人的事,这时他的母亲已经瘦弱不堪。
说来也奇怪,不知道是不是牧童识文懂字心情愉悦,还是这些牲畜听着孩子们的读书声使青草吃起来更加甜美。自从仲尼给叔孙家放牧,牲畜养得膘肥体壮。繁殖得快,生病少。
总之,仲尼在叔孙家放牧一时成为美谈。
鲁国正卿大夫季氏听说仲尼的故事,就把他这个人放在心上。季氏一分析自己手中有权利,还得积累财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提升综合实力。仲尼能干还有美德这样的人才不为己所用岂不可惜。
季氏决定召见仲尼,双方在约谈过程中,仲尼对季氏提问的国家大事,对答如流。季氏一看不得了,有学问,有美德,比自己听来的还要好,觉得自己捡到了宝。
季氏让仲尼做大乘田,掌管家里畜牧的事情,报酬从优。仲尼觉得可行,得和母亲商议才能做决定。
回家征求母亲的意见,工作的事就这样愉快地定下来,仲尼可以看季氏的藏书,一方面积累做事经验,另一方面不断汲取知识。
只有一件事仲尼担心不已,就是母亲的身体,常年的劳作,极大的消耗体力。父亲在他三岁时去世,只剩下与母亲相依为命,外祖父去世,家境更艰难。
那天,母亲准备一桌饭菜,仲尼不知为何,母亲说,是他十五岁生辰。仲尼说,儿的生辰是娘的苦日。母亲说,十五年前是自己最开心的一天。
十五年后的今天看到贤德的儿子特别满足。她希望十五年后仲尼能做一个有惠于民的人,这也是他父亲的遗愿。
仲尼郑重地把母亲的嘱托放在心上,发誓读遍古代典籍,去伪存真,汲取做人的真谛,治理国家的真理。一生宏愿,自此踏上征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