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名的变迁,相比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了解。比如合肥原来的名字是庐州,西安原来的名字是长安等等。虽然名字变了,但是地点还在,让人也是几多怀念。
但是,很多地方的地名并不是由于变迁而被更改了,而是在世世代代的流传之中被误传了,从而丧失其原来的名字。
而在太原,这样的地方就有几处。
屈围
在太原的北部,有这么一座山,叫做屈围山。现在如果在网上搜索这两字,基本上是搜不到了。因为他的名字在历史变迁中改变了变成了--崛围山。
这座山由原来还被叫做“屈位山”,但一直没有被记载如古籍里面。到了明朝,在永乐大典里面就突然出现了“崛围寺”,当时的围字还没有加上山字旁,只因为当时的字典里没有这个字。
而到了清朝,有人在两个字都加了山字旁,因此,语音和语义都发生了变化。当时的一位学生来此地问起了这两个字的含义。当时并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两个字的含义。
而现在,加上山字旁的围字根本就打不出来,因为在电脑录入的时候也是只能用同音字。而“屈围”的原来的意思是“乱山中间”的解释,外乡人与我地域没有情感,故叫做乱山。
塌地
太原市以北,阳曲县的南大门叫做“北塔地”,然而此地并没有塔。而在道光《阳曲县志》中有记载到:北塌地,距城六十里,有泰山庙。原来塌地是以地貌来命名的,意为塌陷之意。到了民国时期,就被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已经完全没有具体的含义。
乌城
说到乌城,大家可能会愣一下,因为地图上没有这个地点。但是会马上联想到“坞城”,没错,这两个就是一个地方。
位于太原市东南坞城路,在《永乐大典》里面的记载就是“乌城乡,在县西北”,乌城这个名字是从元代开始的,一直沿用到了民国时期。而取名也是根据古代的命名规则——颜色取名来命名的。虽然没有具体的含义,但是也是有意思朦胧之美。
弥陀
太原市里面有这样一块地方——馒头巷,有人说是晋商卖馒头的地方。然而馒头本事祭祀用品。
原来,位于太原市解放路的西侧的馒头巷在古代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弥陀寺。根据道光年间的古籍记载:弥陀寺,一在大南门街西,金在大定建;一再南市街西,为小弥陀寺。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但在后来,却被人改成了馒头巷。一出的宗教的胜地,就这样被改名了,确实有点不太尊敬啊。
除了这些地名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的地名。比如下元旧改名了下园;东黄水元改名了东皇鼠,兔儿坪改成了杜儿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