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前夜》学习笔记-1
学习和研究历史,证据不充分是史学的常态。不过即使论据众多,大家同样容易意见不一致,这是因为人心不同。
历史是讲人的故事,稍有了解,同情主义就会自然发作,而同情的角度深度往往会因人而异。因此历史学最具社会属性。开放与包容也就成了历史学的特征。
论据中心论是历史科学性的本质所在。
衡量一部史学专著的贡献,标准是一致的,是否发现了新史料,是否展开了新课题,是否完成了新论证,是否超越了以前的著作等等。
我们研究历史,需要尊重史料。
但我们在研究史书过程中,一定要对史料进行辨析。例如24史是史学著作,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引用这样的史料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辨别考证。那种拿来就用,完全当做依据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很多情况下,了解基本史料容易,了解历史学术动态太难。学习历史需要对一些专业性的对话有所了解,也就是对此前学界的观点要有一定的认识,掌握相当的历史学术资源和学术成果。
学习和研究历史也要讲究科学和科学精神。
一方面要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努力降低主观干扰。
另一方面,无证不言,没有证据的观点遭到摒弃,证据充分,证据链完整的观点才会被接受。这是研究历史科学方法论的灵魂。
前言部分阅读
开元盛世是中国人永远的强盛记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坐标,但就在开元盛世前夕,即从武则天晚年到唐玄宗初年的短短八年时间,连续发生了神龙,景龙,唐隆,先天四次政变,更换了武则天,唐中宗,唐少帝,唐睿宗,唐玄宗五位皇帝。
就在历史这八年的政治进程当中,每次政变在解决了当时最高权力分配问题的同时,又埋下了下一次围绕最高权力进行争夺的斗争伏笔。那么引发此次政变的本质逻辑是什么?政变各方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围绕权力斗争的明显线背后是否存在一条政治斗争的暗线呢?
个人学习感悟:
《盛世前夜》这本书籍本身非常优秀,而给他做的前言和序,同样是高手的用心之作,同样非常优秀,在我们阅读之下,能够从中学到很多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与原则。同样感到收获良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