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息于大地

作者: 行走中的暖阳 | 来源:发表于2019-10-23 00:38 被阅读0次

          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越读越有味。就《昆明的雨》来说,每读一遍,回味不同。初读,读到的是昆明雨的特点,明亮,丰满,使人动情。在汪老的笔下,昆明的雨有了色彩,有了形状,更有了情感,雨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皆因雨的浸润而显示出了近乎夸张的旺盛生命力,雨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就是昆明雨季里一道独特柔美的风景线,娇娇的卖杨梅声更使的昆明的雨季充满了一种柔和的美,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七寸盘子里满满的缅桂花温暖了雨季游子的心。莲花池边,僻静的小路,小酒馆,两人对坐,浅斟低酌,默默无语,门外滴滴答答的雨声,木香花的香味不时传来,沁人心脾,时光在此刻停止了流转,这使人动情而又难忘的雨季,其中的情味四十年后都无法让人难以忘怀。

    再读《昆明的雨》,读出的是一种趣味,一种爱吃之人对于食物那种近乎细微的研究。牛肝菌滑,嫩,鲜,香,口感独特。鸡枞味道无可方比。干巴菌丑陋至极,像半干的牛粪,被踩扁的马蜂窝,经过吃货的用心处理和研究烹饪,让人不禁张目结舌,发出了:“哇,这东西这么好吃”的惊叹,反而长的好看的菌子味道却不咋的,菌子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以貌取人是万万不可取的。看来汪老对于昆明的菌子不仅品尝了所有的种类,还经过了认真的研究和烹饪,才有了这么丰富的感受。好吃之人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第三次读《昆明的雨》,更喜欢读与友人小酌的那一段。四十年后,我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是一种怎样难忘的情味?我想有游子淡淡的乡愁,离别江苏,只身来昆明求学,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的雨更能唤起游子对家的思念。有离乱中的安稳,四十年前的那天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民不聊生,那天那时,小酒馆中的两人如此闲适,惬意,就连最敏感的鸡也像入定的老僧一样静静的在屋檐下避雨,汪老多希望中国人民也能像鸡一样远离乱世,安稳平静的享受生活的美好,平淡的叙述中还有淡淡的家国情怀。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情味啊!

    四十年后,再忆昆明,雨中的景,人,事历历在目,那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雨季,四十年的想念凝成了一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

    短短的文章,平淡的叙事,最真实的景人事,却包含着最美最真的情感,汪老用他的文字告诉我们,纵使生活再不济,也不能丧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对生活要有信心,有信念,要诗意的栖息于大地。看来简短的文章细细品读,韵味无穷。

相关文章

  • 诗意的栖息于大地

    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越读越有味。就《昆明的雨》来说,每读一遍,回味不同。初读,读到的是昆明雨的特点,明亮...

  • 栖息于大地

    墨记·日歌(壹佰伍拾陆·2018.11.1) 栖息于大地 1 在泥土还荒芜的时候 这只是一片凄凉的大地 如果不是你...

  • 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

    也许日夜思念 仍不得相见 也许终日求索 仍不得通透 也许百般流转 仍未如期而遇 也许千般努力 仍归于平凡 也许强忍...

  • 唤醒初春:原来这些色彩还可以抚慰身心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Holderlin)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而大地的诗意,浸润在缤纷的色彩中。色彩无所不...

  • 20170428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

    断断续续,从二月份至今,我也在简书上写了一万多字了。诚然,这一万多字里的大多数,仍像一个絮絮叨叨老太太的自言自语。...

  • 诗意地栖息于世

    羲和弥节兮,望崦嵫而无迫。 邀约嫦娥兮,舒袖翩舞漫姿。 这是我为朋友拍的日出照片胡乱编的顺口溜。朋友晨练,天空如洗...

  • 诗意般地栖息在大地上

    走进图书馆,心立刻变得澄清透明起来。这里确实是一个不一般的地方,无论谁走进这,就会立刻放轻脚步,压低嗓门,甚至是大...

  • 在贫瘠的大地上诗意地栖息

    林景新 我认识李晓娟很多年了,从读同窗共读初一开始,但我从不知道她会写诗。我们一...

  • 谁不想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诗酒年华,却也住着柴米油盐酱醋茶。 远方 诗与远方,拾起了多少人的梦想。 犹记那位“世界还很大,我...

  • 我们走在世上,诗意朵朵绽放

    人,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 这种诗意,是一种审美的诗意;这样的人,是一种审美的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意的栖息于大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qh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