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方案要怎么做
在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需要产出需求说明文档给到研发部门,需求说明文档只是产品经理工作交付的一部分产物,而在进行具体需求文档编写之前,还需做大量的调研、分析、设计的工作,为最终的需求文档作为指导。对于前面的调研、分析、设计工作,一般的产品经理往往缺少一些思路或者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结构化的思路,可能导致后续的需求分析工作出现返工,浪费时间与精力。
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方法会有所区别,但整体思路大同小异,掌握方法之后,会发现其实他们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在这里,分享我对于产品设计方案的思路和方法,供大家进行参考。
我的思路是:循序渐进,由实入虚;在循序渐进的分析过程中,思考方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以支持我的结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穷举分类,进行抽象设计。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通过信息得出结论。下面以我经历的一个B端产品为例,进行介绍。
产品背景介绍
保险行业属于强监管行业,机构必须有银保监会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方能开展保险相关业务,这些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中介公司,其他一些机构或个人如要从事保险相关业务,须与这些持牌机构合作。这个产品,即是为保险中介合作伙伴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平台,下面简称中介渠道合作平台。下面举的一些例子,也是基于这个产品为背景。
循序渐进
从产品方案设计的过程来说,主要分为两大步:分析-设计,分析是明晰要什么,设计是思考怎么做。分析的过程,遵循人的认知过程,在产品方案的分析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需求从哪里来,达成什么目的,用户是谁,解决什么问题,业务场景是什么样,产品的定位是什么,其他人怎么做。设计的过程,是不断对现实进行抽象的过程。
产品任务的产生肯定有其一定背景,可能是一个产品创意,也可能是市场、服务部门的的反馈,也有可能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还有可能是产品到一定阶段的升级要求。这些不同的背景,是我们启动产品设计的第一步,这一步了解清楚,对于产品设计的方向才不会走偏。
一个需求的产生,往往反映需求提出者的意图,这些需求,有可能模糊,也有可能经过加工,但不管哪种类型,产品经理都要通过对背景的分析,了解这个需求真实的目的,并在后续的分析、设计过程中,围绕这个目的进行展开。
产品设计出来是给用户使用的,明确目的之后,就要研究分析我们的用户了。对于一个新产品而言,可能会通过社会环境、经济状况、年龄层次、教育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目标用户。
对于既有产品的升级改造,是否就不需要进行用户研究分析?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而且还要不断通过不同维度进行挖掘分析,有可能给我们带来产品设计上的提升,也可能发掘商业的增长点。
比如,这个产品面对的用户多种多样,有个人,有机构,有的是教育行业,有的是医疗健康行业,不同的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为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分别设计和开发相应的功能。
那么他们有这么多不同,是不是就应当要分别设计,无法统一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需要承认他们的差异点,但同时需要发掘他们的相同点,比如从合作关系、从使用者的身份上,发现他们无论个人还是机构,都是要与中介机构达成合作关系;真正使用的人,都可以认为他们是员工(老板也是员工的一种特殊角色而已),这样就发现他们有共同点的。对于差异点,同样可以从中发掘共性,比如行业特征。
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的是需求问题有哪些。对于问题的分析,我一般是采用先穷举后分类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去伪存真,可以通过追问、数据佐证等方式来验证。
对于用户的业务场景分析同样非常重要,将用户的需求或问题带入到这些业务场景中,更能理解用户的这些诉求。业务场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实际存在的,可能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业务场景的描述,与作文中的叙事文类似,主要要有时间(when),地点(where),周围出现的事物时(with what),特定类型的用户(who)萌发了某种欲望(desire),会想到通过某种手段(method)来满足欲望。通过对业务场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哪些场景才是产品需要解决的核心场景,能够体现产品的价值。
在了解了以上信息之后,我们往往还要去做外部的一些竞品分析,竞品分析这个工作,有时也会单独去做,让我们保持对市场的了解,同时也可能从竞品上获得一些可借鉴的优秀设计或灵感。
竞品的选择通常选择同一目标市场的产品,比如这个中介渠道合作平台,我们就会选择市场上面对同一群用户、开展同类业务的产品进行对比分析。但也有另外一些情况,可能会选择其他行业的产品进行分析,比如,我们如果是会员登录注册进行改版,也可以选择一些非本行业但是面对同类用户的产品。在做竞品分析时,一般情况下,都会从用户体验要素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如果针对某些特定模块或功能,也可以着重在某一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以上的分析主要还是基于产品经理经验的主观分析,在主观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数据分析,利用客观数据,对于既有分析结果进行论证。数据分析在这里主要是帮助我们去辨别真伪,需要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这里常有个误区是,为了数据而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不能对整个产品需求的分析产生作用,这样也就是失去了数据分析的价值。
最后,需要结合这些分析结果,来确定或修正产品定位。确定产品定位,比较好理解,一个新的产品,需要明确产品定位,确立产品调性。修正产品定位,则是通过对产品的分析,找出产品的优劣势,以及机会威胁,且企业对于产品的发展思路发生转变,这时则需要评估产品定位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我的建议是,如果在市场竞争中,业务方向发生转变,目标用户发生变化,这时就需要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
由实入虚
方案设计前的分析,为接下来的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设计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达成产品的目的。在设计上,我主要分为业务流程梳理、领域模型建立、产品结构划分、核心功能设计这几步。
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尤其是典型业务场景的分析,可以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一般建议业务流程图的绘制使用泳道图,分角色分产品进行绘制,这样有利于从中发现问题优化流程。绘制时,按先核心后一般的顺序,画主流程的同时,需要考虑分支流程;不同业务流分开绘制,切记避免杂糅。注意,业务流程中的节点不是功能,而是完成一项业务而必须的处理步骤。
梳理完业务流程,接下来,需要对业务中涉及对象进行领域模型抽取,领域模型通常也称为实体关系,这里的实体是对客观对象的抽象,把具有共性特征的对象抽象为一个个实体,并且建立实体间的关系。抽取实体的过程,实际上对客观对象本质认识的过程,实体抽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后续产品的扩展性、合理性。在产品升级优化的需求中,往往也伴随着对业务对象认知的提升,而对实体进行优化。
领域模型建立完成,对后续功能模块的划分提供了依据。一般而言,同一领域的实体对象会划分到同一模块,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比如中介渠道合作平台中,对于渠道商管理模块,可以将与之关联密切的机构组织、业务人员等划分到同一模块。
接下来需要识别产品的范围,通过上面的业务流程和领域模型,可以基本识别出产品所涉及的功能模块。完成这些业务流程,还需结合用户业务场景,来识别需要哪些产品端配合(如前台App、业务系统等)。到此,产品结构的划分,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为了能够更直观的反映产品设计的思想,还需要对于识别出来的核心功能点进行设计。通过对核心功能的图形化设计(交互原型),可以让评审的人能直观的了解你的设计是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除图形化的设计外,有时也需要进行核心用例的设计,尤其是一些后端需求,更加强调业务逻辑与规则。
在这里强调核心功能的设计,是因为设计方案是指导性文件,是让研发人员、业务人员了解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思路与办法,在这个阶段通过对设计方案的评审,完成思想上的统一。如果设计方案需要调整,在设计上做的变更所引发的代价更小。
以上,是我对产品设计方案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实际的工作带来帮助。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了解新贝学院更多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