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社会各朝代大多选嫡长子为太子,而后继承皇位。而全面推崇汉人治汉,并沿用汉人礼制的大清却没有一位大阿哥登上皇帝宝座(道光帝为嫡出,是嘉庆第二个儿子)。
读了颜廷瑞先生的 <孝庄皇太后 >才知道:原来大清从努尔哈赤开始就没有立长子继承皇位,而后皇太极的继承人在孝庄的努力下选择了福临,后面的康熙亦非长子......
努尔哈赤为何没有选择大阿哥代善继承汗位,而是八子皇太极做了继承人,世人众说纷纭。但最后的结果证明皇太极继承汗位极大推动了清朝向前发展。
所以无论是努尔哈赤的遗诏指向皇太极,还是八贝勒执政推举了皇太极,这都是清朝择君为贤的开始。
至于福临是如何即位的https://www.jianshu.com/p/1327a2b75508颜廷瑞先生在<孝庄皇太后>里讲述的非常清楚,此书文风细腻,情节跌宕起伏勾人心弦,对历史事件及形形色色历史人物心理的揣摩刻画十分到位。如果大家想对清初的历史特别是孝庄皇太后的过往感兴趣,十分推荐颜老先生的这部<孝庄皇太后>。
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入关以前并不遵循汉族的传统礼法,在入关以后,康熙皇帝一度想要遵照汉家礼制,于是立嫡长子为皇太子,结果因为他在位时间过长,导致太子没有耐性等下去而生了异心。
另外太子因为是法定的接班人,所以日益骄横、目中无人,在朝中大失人心,与康熙皇帝本人也产生了矛盾。于是其他的皇子借着皇权与储权冲突的机会,纷纷觊觎皇位,互相明争暗斗,形成了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局面,最后太子两度被废,没能继承皇位。
继位的雍正皇帝有鉴于此,创立了密诏建储制度,皇帝生前只指定接班人而不公开立储,只是将接班人的名字写好后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等皇帝驾崩后再取出观看。这样一来,就让皇子们都觉得自己有希望,从而不会相互争斗,也不会为了皇位而逼宫谋害父皇,同时避免了接班人成为众矢之的,而皇帝也可以放心地培养皇家子弟,予以重任,不会出现明朝皇子昏庸无能的情况,可谓一举多得。这一制度的优越性使其成为定制,后世的清朝皇帝基本都遵循此例。(摘自百度)
择君为贤也是清朝多明君的一个原因。
清朝历代皇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