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兰是个女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来自桂林。小兰有个刚刚,上初三。爸爸妈妈开了一家小的桂林米线店。一家人来到苏州这座江南古城已经有好几年了。
一
我是小兰。我出生在桂林农村,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了江苏苏州。哥哥比我大四岁。小时候,外婆来苏州帮着妈妈带我和哥哥。爸爸妈妈则是开了家小的米线店。
从我上幼儿园开始,外婆就回到老家去了。每天早上是妈妈送我去幼儿园,顺便把哥哥送到小学上学。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在家里就很少看到妈妈的笑脸了。
幼儿园的老师说我长得漂亮。我听了很高兴。
来店里吃饭的客人,有时也会说我漂亮,象妈妈。
有一天晚上,我被妈妈的哭声吵醒了。随后就是爸爸妈妈的争吵声。
我有点害怕,不敢出声。
之后,留意起来,发现爸爸妈妈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在家里,也几乎看不到爸爸妈妈之间有什么交流的语言。
从上小学开始,我的作业就是妈妈来辅导。妈妈上到初中,只是没有毕业。爸爸没有上过初中。现在,我上五年级了。我的功课在班级里属于比较好的,每次考试基本在前十。
哥哥的成绩很一般。今年又要初中毕业了。估计考高中时有难度的。
好想哥哥能够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啊。
好想爸爸妈妈能够不吵架,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次啊。
二
我时小杰,小兰的哥哥。
今年春节时候,妈妈和妹妹回了老家。原本是我和爸爸晚几天也要回老家的,只是最后因为没有车票而没有回老家。
其实,车票很早时候并不紧张。我知道,其实爸爸心里就没打算回来家的。
我不知道爸爸妈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他们到底打算怎么?
我今年上初三了,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情还不太懂。但是,我总觉得爸爸妈妈的结合是一个错误。
妈妈很漂亮,也很能干。爸爸却是长相一般,文化还没有妈妈高,性格内向,还特别倔。
我的功课并不理想。其实,我也想学的更好,也蛮努力。但是,成绩就是不理想。记忆中爸爸从没有来关心过我的学习。四五年级以后,妈妈也辅导不了我的作业了。每次在小小的店堂里做作业,总是觉得不舒服。时常会有客人来吃饭,我也就要帮着招呼。
初中以后,我就经常到厨房帮着洗洗东西,也开始学着做炒饭和米线了。
后来,爸爸要去送快餐,也就很少在店里了。
现在,只要我放学了,到了店里,一般情况,客人的点单就有我下厨房做了。妈妈身体也有点不好,我想尽力多帮助家里做点事情,减轻爸爸妈妈的生活压力。
我不怕干活。我也希望自己的功课能够更好点。我知道现在的社会要是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我也会努力学习的。我更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多沟通,一个家有点欢笑。
三
我是小兰和小杰的妈妈。我内心总觉得亏欠两个孩子。
我们家现在的经济条件不算好,但还过得去。至少,供应两个孩子上学还是没有太大的压力的。
本来,两个人好好努力,日子应该比现在会更好。只是.......。唉,不说了。
我们家在农村,家里小孩多,条件差。那时候几个哥哥找对象都很困难。我是女孩子中最大的,所以,父母亲几乎没有和我商量就把我嫁给了现在的丈夫。
我丈夫家里经济也不好。我们结婚又背了些债。所以,结婚后不久,我就想着到江苏来打工。不过,丈夫不同意。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文化业只有小学毕业,脾气又很倔。我说服不了他,只好呆在家里。
大儿子出生后,家里的经济压力一下就来了。正好有亲戚在苏州打工,劝我也去苏州。于是我就好说歹说,劝说丈夫一起到苏州打工。
儿子三岁的时候,我们一家到了苏州。
先是在一家企业做工。很累,工资也还不错。做了两年,正好要生女儿了 ,我就辞工回老家生孩子了。
等到生了女儿再回到苏州,我就决定两个人不打工了,开个米线店。
在苏州做这样的小生意还是可以的,至少养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丈夫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店里就要全靠我一个人。丈夫整天抱着个手机玩游戏。说他几句了,就对我发脾气。
时间长了,我们吵架的次数也就多了。现在,我们几乎就很少会跟对方说上几句话。
我想到过离婚。可孩子还很小,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会有很大的生活压力。他又不可能带好孩子的。想想也就算了,就先这样过了再说吧。
四
我是孩子的父亲小蒋。我老婆说的没错。
我小时候话不多,但也还是很皮,所以学习不好。加上家里条件不好,小学毕业后就没有上学了。之后去广东打黑工几年。
我原本想在家里做点种植业方面的事情的,后来经不住老婆劝说,就一起来到苏州。后来开了现在的桂林米线店。
苏州这座城市很好,可我的个性好像不适合生活在城市里。城市套路太多,要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对我来说总是觉得有点难度。这两年店里的生意也不像前几年那么好了,老婆又是和我关系处的不是很好,所以,我就去网络平台当快餐外卖的骑手了。这一行也不是很好干,客户要求也高,只能凑乎着干吧。
家里两个孩子,女儿还好,儿子的学习也不是很好。等到孩子们大了,我还是回老家农村去种地去。
我希望女儿将来考个好的大学。希望儿子再努力点,争取考上高中。也希望老婆不要太辛苦,对我也好点。
总结: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外来的移民家庭。而且因为来自偏远农村,本身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对于城市的生活多少会有点不适应和拘束。夫妻两个本质上都是很质朴的。个性的不同,在大城市多变的生活中,两个人的差异就显得更大,生活中产生矛盾的概率也就大了。遗憾的是,两个人受限于教育背景,彼此之间都不会主动寻求改变,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以便适应眼前的生活和社会。作为家长,两个人对于孩子都有良好的期望值,但又不具有相对明晰的培养目标和计划。由此,对于两个孩子的教育,相对来说就会有所缺失。这也是从相对落后的农村来到城市发展的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父母这一代和城市同一代人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如今,第二代的差距依然还是很大。这就给社会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真正的去缩短城乡差别?是不是简单的把农民赶到了城里,就算是走上了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了?城市发展了,对于生活在城市主流边缘的这一个群体,该如何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生活和生存能力,将是政府需要思考和规划的一件很重要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