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札记

作者: 顾小横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23:55 被阅读37次

清光绪二十七年九月,清廷与十一国定约赔款,自西安回辇北京。途中获知李鸿章凶问,皇帝、太后皆痛悼之。先是,鸿章以七旬高龄,与列强周旋数月,竟致油尽灯枯。死前俄顷,俄人尚在其病榻前哓哓不已,欲逼签东北密约。鸿章口不能言,唯流泪而已。其薨也,口微张似有所言,目不瞑。旧部周馥哭曰:“公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以时人论之,鸿章未了之事,谁人可了?后数月,梁启超写就 《李鸿章》一书,任公曰:“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

鸿章少有大志,冲龄入帏,于卢沟桥赋诗曰:“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可谓壮也。国步艰难之际,得遇曾文正公、左文襄公等一时俊杰,戮力同心,志在匡济。平发捻,巩金瓯于将残;兴洋务,开革故之先河。同治一朝,清室复兴于万民疲敝,天下瓦解之秋,鸿章与有力焉。

鸿章之盛名因外交而起,亦因外交而败也。以中兴名臣之尊,率团遍访列国,纵横捭阖,轰动一时,获“东方俾斯麦”之美誉。惜其不通世界大势,专喜施小智小计,终究无所大成。

日人之起衅也,鸿章妄用合纵连横之策,空谈以夷制夷之道。甲午朝鲜事起,我一让再让,一误再误,终酿成千古巨祸,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淮军精锐尽成炮灰,赔款矣,割地矣,国不国矣。后人思之,焉能不惜哉痛哉?

然鸿章虽败,仍不失为艰危任事之臣。满朝庸人终日清谈,言语义愤填膺,胸中实无一策。不知敌,不知己,不知兵事,唯知速战之空言。而我丧师失地之际,落井下石委罪于鸿章一人,交章请诛者,又何其多也!欧美有论者云:“日本非与一国战,与李鸿章一人战耳。”甲午战败,鸿章固当其咎,然朝中诸人可遁责乎!­

庚子国难,慈禧昏聩无谋,师心自用,竟致拳匪荼毒中原,八国联兵入京,北方大乱。清廷电召南兵北上勤王,鸿章时任两广总督,复电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遂有东南互保之盟焉。若无鸿章之决断,列强必于南省起衅,江左之实业岂能保之?时人皆骂其卖国,而议和签约之时,举国仅有彼一人可与列强交涉,唇枪舌战,争得庚款稍减。平日高谈阔论,满口气节之人,此时安在耶?­

《清史稿·李鸿章传》曰:

“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已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至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此论诚为公允矣。

可笑浅见无识之人,往往信口妄论鸿章之过,殊不知“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假以妄责鸿章之人处鸿章之位,不知能得其什一之功乎?­

甲午战败,鸿章远赴东瀛忍辱订约,为日本浪人所伤。其《马关即事》一诗,可谓忧国忧民,令人读之垂泪,如此血书,尚不能明其丹心乎?

马关即事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死方知一事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相关文章

  • 李鸿章札记

    清光绪二十七年九月,清廷与十一国定约赔款,自西安回辇北京。途中获知李鸿章凶问,皇帝、太后皆痛悼之。先是,鸿章以七旬...

  • 读书札记——李鸿章传

    学生高考之际,百无聊赖,看着书架上许多未读的书,挑中了这本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虽然梁启超笔下的历史也受到时代的...

  • 也说李鸿章

    清朝李鸿章,评价不一,众说纷纭。研究李鸿章,还原李鸿章,了解李鸿章,正确评判李鸿章。 (一) 年少李鸿章, 豪情有...

  • 李鸿章死后,德国立马刊报表明与他的关系,果然有阴谋

    翻阅现在的资料,但凡据理为李鸿章说辞的,言必称梁启超所写的《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

  • 大道至简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时间回到1840年, 22岁的李鸿章站在...

  • 浅谈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权臣,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近代...

  •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于时代来说,李鸿章很小,但这个时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

  • 李鸿章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于时代来说,李鸿章很小,但这个时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

  • [云南支教札记]目录

    云南支教札记(一)【启程】 云南支教札记(二)【印象】 云南支教札记(三)【霓裳】 云南支教札记(四)【秘境】 云...

  • 李鸿章,这个倔强的老头

    李鸿章,一位有胆识,有魄力,有才华的老人。 梁启超写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伊藤...

网友评论

  • Ghrax:最后一句诗引用似乎失当,“海外尘氛犹未平”一句,末字“平”为平声,不合格律,读来怪异。查原诗应当作“海外尘氛犹未息”,“息”是入声,合律
    顾小横::smile: :smile: 感谢指正

本文标题:李鸿章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wb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