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格
你是否无数次扛起减肥的大旗,然后又在美食面前缴械投降?
你是否曾经制定了详细苛刻的计划,最后却还是无疾而终?
这样的你,并不孤单。
所以,你需要这本书——《自控力》。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是斯坦福大学的年轻老师,也是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她所开设的《自控力科学》,成为了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学生评价这门课程能够“改变一生”。
这门课,这本书,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我并不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改变你的一生,但我知道,当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觉,自己曾多少次无声无息地掉进了“自控力陷阱”中。
01 一个小小的动作和改变,可以锻炼你的自控力
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曾设计过一项实验,给40个成年人分配了不同的任务:
第一组用不常用的手刷吃饭、刷牙、开门;第二组不说“好(yeah)”,而是改用“好的(yes)”;第三组没有任何要求。
两周后,第一组和第二组在和伴侣的相处中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控行为,冲突情境下也很少出现暴力反应,而第三组则毫无变化。
看到这样的结果你也许会很吃惊,纳尼?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改变意志力?答案是,yes。
我们经常简单粗暴地将整个人群一分为二,有自控力的人和没有自控力的人。
前者,例如各路健身大神、创业达人和明星超模。
后者,例如我们自己(泪奔中……)。
我们认为自控力是一成不变的品质,具备了某种程度的自控力,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但实际上,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自控力更像是一种“肌肉”,可以锻炼、增强,但也有消耗的极限。
所以,选择一个小小的改变,比如每天冥想5分钟,用不常用的手做点事情,改掉自己的口头禅,这些方式都能锻炼我们的“精神肌肉”,让自控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此外,自控力肌肉和身体肌肉的运作模式是一样一样儿的,早上正是身心重整旗鼓之后的最佳状态,但过度使用之后也会感到疲劳和耗竭。所以,重要的事情,记得放到早上去做。
图片来源于网络02 停止奖励自己,试着纯粹地喜欢某种生活方式
你有没有干过这样的事儿——减肥节食坚持了两周,你宽慰地说,真不错,奖励自己一个,今晚去吃火锅吧!
又或者,你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要好好运动要健康饮食要全心工作,那么,今天我先小小地犒劳一下自己吧……
我们经常对自己的自控行为(甚至是假想的自控行为)进行奖励,很不巧,你奖励自己的东西往往是和最初目标背离的东西。于是乎,事情变成了,我们前进了一步,后退了两步,或者压根还没前进,就开始后退了。
而我们理想中的那个目标,似乎更加遥遥无期了。
为什么坚持这么难,为什么这种不理性的奖励会打乱你自控的节奏?也许在于,我们太想要一个结果。
比如,我曾经尝试过运动减肥,但往往都没有坚持到最后。其实,并不是每天半个小时的锻炼难以做到,而是因为,见到成效的时间太长,目标反馈太过漫长而又遥遥无期……
有部纪录片叫《每天消失一小时》,记录了6位普通人坚持运动的理由,在形形色色的答案中,你会发现,让他们坚持下去的绝不是所谓的形象、健康、职业理想,而是一种内在的热爱和纯粹的存在方式。
他们喜欢运动的过程,而并不在意运动的结果。
所以,也许我们应该放下对结果的执着,放下好坏对错的评断,认同一种生活状态,但不要轻易地奖励或惩罚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03 请记住,渴望不等于幸福
1953年,在一个阴差阳错的实验中,两位年轻的科学家发现了小白鼠大脑中一个特殊的区域,用电极刺激这个位置,小白鼠似乎会获得莫大的快感。假如把控制电击的按钮交由到小白鼠手上,它会一直按下去,至死方休。
实际上,他们发现的是大脑的“奖励中心”,当奖励系统活跃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期待和渴望,而不是快乐和幸福。
试想,有一个美味的草莓巧克力蛋糕摆在面前……
你咬了第一口,香甜可口的草莓似乎唤醒了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你咬了第二口,丝滑的巧克力和奶油似乎让你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愁;
……
你咬下第N口,内心开始有着小小的质疑和谴责,我是不是吃太多了?我还要不要减肥了?
带着这些声音,你继续吃下去,可到了最后,似乎放纵的内疚会压制了最初的快乐。
所以,渴望不等于快乐。我们期待已久的东西真的到来时,我们体会到的,并不是纯粹的快乐。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陷阱”比比皆是,我们误以为吃下那个蛋糕、买下那件衣服,就一定会获得快乐。
这种渴望无可厚非,毕竟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资源匮乏是一种常态,对食物和物品的渴望与趋向,可以保障我们活下去。但到了现代社会,资源是过剩的,资讯是超载的,太多的渴望和满足不是在保障生存,而是在损耗生命。
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去仔细地体会和记录每一次产生渴望、行为趋向和其中的内心感受。也许你会发现,你以为能带给你快乐的,其实并没有让你那么快乐,或者其中某部分是快乐的,另外一部分是不快乐的。
还有,学着识别生活中的渴望陷阱。比如,那些诱人的广告,飘荡的香味(有些并不是食物本身,而是特意散发出的人工香味),惊人的折扣……
当我们能够意识到,生活中很多卖家都在用渴望做诱饵,试图榨干你的钱包和精力,这种洞察至少会让“诱惑”显得没那么诱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04 原谅自己,而不是苛责自己
我曾经干过这么一件“蠢事儿”,吆喝着减肥,但还是发现自己胖了三斤,吓得我立刻吃了块儿巧克力压压惊,然后,又开始懊恼刚才那块巧克力会让我长三两肉……
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这种又蠢又泪奔的时刻?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了,情绪低落时,我们更容易屈服于诱惑,以为巧克力、饼干、美剧和网购可以赶走我们的烦恼,但实际上,这些应对方式往往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愈发加重了我们的压力与烦恼。
那么,当我们心心念念的计划挫败时,我们该如何处之?
第一,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协会的调查发现,面对低落的情绪和压力,最有效的缓解方法包括: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
所以,烦恼的时候,放下零食、游戏和美剧,出去跑个步、读个书,找个朋友聊聊天。
第二,原谅自我,而不是苛责自己。
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自我同情则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力。
下次计划失败的时候,花一点时间关注你的感觉,然后告诉自己,我只是个凡人,凡人都会有出错的时候。也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此时此刻,你是站在朋友的角度,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你会如何安慰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05 未来,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曾做出过一个大胆的论断,人类是唯一会考虑未来各种可能性的物种。
但是,虽然人类会考虑未来的可能性,现实却是我们并不能看清未来的模样。
2007年,人类和动物进行了一次“延迟满足”竞赛,人类代表队是来自于哈佛大学和莱比锡大学的高材生,动物代表队是来自基于苛勒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黑猩猩。
结果,72%的黑猩猩选择了延迟满足,而只有19%的大学生愿意等待。
两个物种的角逐中,人类落败而归。
为什么人类的延迟满足能力居然比不上黑猩猩?
也许因为,我们通常把未来的自己设想得非常美好,更加自控、更加健康、更加高效……既然未来的自己如此优秀,会完成所有未竟的梦想和目标,今天的自己,可以小小地放纵一下,及时行乐。
为了对抗这种“未来自我”的幻象,来来来,大家和我一起默念这句话:
未来的我,还是一样胖,一样丑,一样不懂得自控,哦,还变得更老了!
扎心不?!所以,今天和明天是一样的,今天做不到的,明天也未必能做到,别抱有侥幸心理。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自我呢?
首先,试着和未来的自己对话吧,给未来的自己发条信息,或者想象一下未来的两个自己——一个是理想的未来自己,一个是懒散度日的未来自己,看看他们两个人的对比,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其次,我们可以试一下经济学家拉克林发明的技巧——减少行为的变化性。比如,让想戒烟的人每天都抽同样数量的烟,让减肥者早午餐吃素食、晚餐吃肉,有了明确的规则,往往能够终结内心的挣扎,也打破了“明天会更好”带来的幻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06 承认你的欲望,但停下你的脚步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读者,我对你有一个请求,请不要想到一头白熊,不要想它蓬松厚重的皮毛,不要想它两只黑色的眼睛,不要想它呆萌呆萌的表情……
好了,你脑子里有什么?
只有白熊。
189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的白熊实验证明了,当我们脑子里越是拒绝、排斥什么,什么就越容易出现在我们的大脑中。
所以,当你越是告诉自己不要吃巧克力,不能吃蛋糕,不可以偷懒时,你的脑袋里会更多、更频繁地出现这些字眼。
那么,如何对抗这种难以遏制的想法?方法很简单,放弃抵抗,接纳自己身上的想法、情绪和冲动。
凯利·麦格尼格尔指出,允许你去想一件事,反而会减少你想起它的可能性。
当脑海中会跳出一些挥之不去的想法时,最好的办法不是告诉自己别去想了,而是放松自己,深呼吸,接纳自己身上的想法和情绪,想象着它就像是一朵浮云,正飘在你身上,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深呼吸,这些浮云慢慢被吹走了。
所以,面对各种诱惑,承认你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想法,但停下你的脚步。你最终会发现,接纳而不去执行,这种欲望就会自行消亡。
此外,你还可以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多去关注你应该做什么,你想做什么。当想做的事情占据了你的时间和精力,你也会不自觉脱离了原有的思维陷阱,也就忘却了大脑中的那头“白熊”。
图片来源于网络结语
应该说,自控力缺失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对我们而言,与其将注意力一味聚焦于如何增强意志上,不如花点时间了解失败的原因。
当我们能够识别自控力的误区和陷阱,能够更好地接纳自我,也能够更好地去追求目标和梦想。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