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一个机会看到一个文学交流群的口号“写作七年上南极”,寓意只要坚持写多年就可以克服许多困难,达到意想不到的目标,看起来挺感人的。
最近各种写作培训班龙虾混杂,有一部分培训班分享的满满干货,比如齐帆齐《故事私房课》,从故事的结构框架搭建,情节的延伸,人物的刻画……还有兰心学院的《读书写作变现营》,从最基本的仿写句子开始,满满过渡到段落仿写,再到短文、书评、影评的联系,跨度180天,感觉物有所值。
还有一些人在公众号上发布付费写作课,看了一些,但感觉内容平淡无奇,老生常谈,高调很多,但实质性的内容不多。
更过分的是一些文章写得也不怎么样的作者,大张旗鼓地教大家怎么写爆款文,怎么选题,怎么收集素材,怎么收尾,看他的主页真的没有什么爆款文,我就呵呵了,自己没有所谓的爆款文,凭什么给别人科普爆款文的写法?
码字也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也积累老不少的文字。刚开始码字的时候,一篇几百字的小短文就要先打好草稿,然后在手机上抠字,前后也要两个小时。慢慢地不需要打草稿了,摸摸索索也能抠出几百字,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
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简书平台,那个时候我在其它平台已经可以一气呵成千字图文了,但领域垂直,只能照着一个方向写,而简书包容性极强,不限题材,不限文字,刚在简书写作,我的时许就像脱缰的野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篇不过瘾,就再来一篇,毫无章法,150天里竟然写了454篇小短文,被收录在《一起成长进步》文集里,偶尔翻看,文笔幼稚,就像兔子的尾巴,短短的。
后来慢慢就有点门道了,再也不想天马行空了,也有了大致的方向,分别用文集的形式收录文章:
写作是心灵的修行:记录我码字过程中的一点小感悟;
阅读丰盈内心世界:一般都是读书笔记之类的分享;
我想我悟心的家园:一些感悟之类的记录;
生活随笔集:生活趣事记录在册;
故事:记录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和人物故事
……
后来也试着写点系列文,少则一万字,多则几万字,最多的一部刚好八万字,都用文集的形式收录起来。
养成持续码字的习惯后,处处留心皆素材!
有一次到侄女家看望她刚出生的宝宝,婆婆在照顾她月子,尽心尽责,闲聊家常的时候才知道,大儿子家的二宝刚刚一岁半,侄女这个二儿媳妇的宝宝就出生了,放下二宝过来照顾月子。老公是独生字,老妈妈老年痴呆,老公专门照顾,自己双亲都在,姐弟三个轮流照顾,轮到她照顾的时候,就把三个老人放在一起……自己和老公都是六十岁的人了,送走三个老人,他们也就加入老人的行列了……
也许是触景生情,后来后立马写了《六零后的现状,让人心疼》,也许触到了中老年人的痛点,阅读量高达八万之多。
前几天先生的发小从外地回来,我们小聚的时候,了解到他的现状,回来成文《张娃》,真实记录这几十年为家庭诠释了大爱的过程和感悟。
有时候偶然有点灵感,不方便书写的时候,就在内心打腹稿,怎么开头,怎么布局,怎么结尾,直到一篇文章的整体布局完整起来,心里才会安定下来。只要时间许可,以最快的速度写成文字。《老万》,《娘舅》,《亦师亦友的小叔子》,《对我影响最大的人》都是在那种状态下完成的。
目前,我还没有想到去写网文,不是担心扑街,而是自己都没有读过几本网文,根本驾驭不了那种文体。虽然网文也是一个个故事情节构成的,但前提先把故事文写好再说吧!
对于我们刚刚写作的创作者来说,先写出来,从身边真人真事写起,很有代入感,再者就是多题材练习,写得多了,才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题材,要么散文、要么故事文、要么长篇小说,最后想到什么、看到什么能立马写成文字。
具备了迅速成文的能力,加以练习,再讨论写好写坏的事情——好文章都是站在坏文章的肩膀上形成的!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