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作者: 明月秋声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10:58 被阅读58次

    咸学业紧张,直言没有想回家的念头,咸妈说每年清明时最好能尽量回家,祖宗不能忘了,我以为极是。

    国之节日还在,已失真意。每至清明,道堵路塞,一派花之世界,携儿扶老,皆是趋之若鹜状。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如今有几人能详知自己三代以上的祖人对家族的言训和恩惠。顶多是坟前跪拜祈福,求平安发财,不思感恩之心,不显谦卑恭敬之态。

    “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破四旧运动,从此中国傲于世界的儒家文化轰然倒塌。

    这场从精神和物质上的摧残运动导致的后遗症,至今未愈。父亲常遗憾未能把没落的家族风貌拍照留存下来,那是他心里的印记,是对先人的敬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可见当时的佛法兴盛。不知道何时起浔城庙宇也渐渐多了起来,把墙刷成黄色,写上个大大的佛字和南无阿弥陀佛,再香炉一摆,最重要的是功德箱一立就是一座庙,财源滚滚的一项生意。这些总让我想起冯梦龙的《三言两拍》中的和尚,尽是些偷鸡摸狗的淫僧。

    庙多皆因为香客多,香客多很大一部分皆是精神空虚没有信仰所致,一个人若是参与祭祀,将可暂时摆脱世俗的功利,上香拜佛本是在神明面前省察自己的言行与动机,很多人是干坏了世间之事花钱求菩萨化解,以求心里平衡,过后继续作恶,此乃当下常态,背离佛教真义。

    我很喜欢《旧唐书·魏徵传》这段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清明扫墓正是如此,家史如国史,先祖不能保佑后人,但可以激励后人。

    每遇乡村祠堂,灰砖飞檐肃穆庄严。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我是怀有十分的虔诚,不拜庙堂愿敬祠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lj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