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微故事
“妈妈,死亡是什么?”

“妈妈,死亡是什么?”

作者: 小如意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6-12-06 16:31 被阅读89次
    奶奶葬在这块麦地

    "妈妈,死亡是什么?"

    下班回到家的时候鸣仔拉着我的手一脸天真的问我,“妈妈,什么是去世呢?”我抱着他,并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去安抚哭红双眼有些悲伤过度的公公。孩子在一旁不知所措的看着默默流泪的爷爷。

    孩子的曾祖母过世了,享年82岁。

    “姥姥过世了,爷爷很伤心”我抱着孩子说,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什么是过世呢?”孩子又一次追问,忽闪着眼睛想知道答案,用肉乎乎的小手抹去我的眼泪。

    我有些回答不上来。记得孩子奶奶过世时,他才2岁半,那个时候我们过于悲痛,都没有考虑过他的情绪,只简单地说是奶奶上了天堂。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等奶奶回家陪他过生日。大人们的说法不一,小家伙心里的疑问也一直得不到解答。这次孩子曾祖母过世,应该是很好的一次“死亡教育”的机会。

    晚上读完睡前故事,他又一次问我。“妈妈,人都会死吗?”

    “是的,人都会死。死去的人就会永远的离开我们。死了就是不动了、不说话了、不会再做任何事。虫子,鱼也是,最后尸体会慢慢腐烂到泥土里变成灰。就像一颗种子发芽长成小树苗到干枯与泥土合为一体的过程;人也一样,到一定的岁数都会死去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什么是大自然的规律呢?”他又接着问。

    “大自然的规律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天四个季节,地球上有大山大河,有时会刮风下雨,有时会下雪,还有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人的生老病死,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呢。”

    他有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以后再也见不到姥姥了?”

    “姥姥永远消失了,以后回老家,就再也看不到姥姥了,再也吃不到姥姥菜园里种的玉米土豆和番茄了。明天我们回去要处理很多事情,家里会来很多很多亲戚,会有很多长辈很伤心地痛哭,因为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姥姥,思念姥姥,不愿意接受她去世的现实,所以大家都会很难过。“

    ”我们要一起给姥姥送别,所以这几天都不去幼儿园,兴趣班也要请假。爸爸妈妈都不去工作,我们的生活短期内会有一些改变,虽然爸爸妈妈也无法接受姥姥离开我们的现实,但是姥姥确实是走了。我们要和所有的亲人的一起面对。“

    他不再问我问题,眼睛望着窗外,只说了一句“妈妈我要睡觉了”,便很快进入了梦乡。

    "那我要慢慢活!"

    鸣仔参加了姥姥的葬礼。他对于整个告别仪式和下葬流程非常好奇。关于人的死亡和葬礼的流程以及葬礼之后的事情问了很多问题。

    相比上次的懵懂,这次他会自然地发问,也更加自然地感受了与亲人告别的整个过程。用眼睛去看,去耳朵去听,去感受在集体悲伤的环境下,一家人又是如何团结一心送老人最后一程,然后笑着开始新的生活。

    他会模仿大人的样子,跪在姥姥的棺材前点三支香,磕三个头,然后把香插在香炉里,在火盘前一叠一叠地烧纸。看到亲人悲痛的哭喊时,他会站在一旁,伸出手拍拍亲人的后背。如果有大人打开棺木,他也会凑过去,趁机看一眼如睡梦中一样,一脸安祥的姥姥。

    在殡仪馆的小广场里,阳光温柔地洒落,四周树林包围着整个广场。广场正中,一个普通炉和一个绿色焚化炉在殡仪馆静静地立着,不时有鞭炮声伴着长长的车队开进广场,也不时有捧着骨灰盒的丧亲们匆匆离开。

    广场里一个硕大的烟囱直冲云宵,一阵响亮的鞭炮声过后,就会有滚滚的黑烟喷涌而出。20多分钟后,就有披麻戴孝的家属抱着骨灰盒向广场外走去,汉白玉或大理石制成的骨灰盒让一个人高马大的汉子抱着都有些吃力,身体微微向后仰着。身后的礼炮声声响彻天空,在空旷的广场里显得异常凄厉。广场一边的角落里堆满了1米多长的小型大理石棺材。黑漆漆的颜色,连同它所覆盖住的阴影,让人心生敬畏。

    鸣仔突然跑过来跟我说:“妈妈,妈妈,姥姥是不是也要烧成灰,变成烟飞上天了?”我点点头。

    ”那我要慢慢活!“转身跑去追别的小朋友,丢下这句话给我。

    死亡和活着同样重要

    鸣仔的生活已经决定了他必须比其他的孩子更早的了解死亡,他会更快学会接受。我没有权利帮他过滤痛苦,即使我是他的母亲。他眼里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感受到的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即使他面对的是亲人死亡和目睹亲人的葬礼,这种对孩子来说有些残忍的事。

    倒是孩子给了我答案,活着就要慢慢活,要活得有滋味,有念想。他们远比大人们睿智。

    谁都会死,所以要慢慢活。如果刻意回避这个概念,我们也就剥夺了孩子了解“死亡”——这个和生命一样重要的概念的机会。

    「不要等死、怕死,多活一天、一分、一秒都是好的,珍惜活着的生命。」------圣严法师《平安的人间》

    因为生存和死亡,都是无限时间之中的必然现象;不应该死的时候不应求死,必须要死的时候,贪生也没有用。

    能生则必须求生,非死不可则当欢喜地接受;感恩生存,也当感谢死亡。

    努力求生,生存时能使自己提昇生命的品质,净化自己的心灵。

    但不可求死,也不用怕死,对死亡要存有感谢的心,因为死亡能使自己放下此生千万种的责任,带着一生的功德,迎向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光明的生命旅程。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妈妈,死亡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qr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