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读书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
『裡仁為美』| 谁“拿”走了我们的善良?(里仁4.10.)

『裡仁為美』| 谁“拿”走了我们的善良?(里仁4.10.)

作者: Miss没药 | 来源:发表于2019-04-19 18:24 被阅读9次
    没药读「論語」
    题记

    今天,
    我尝试换一种分享「論語」的方式。
    之前的文字太过生硬,
    自己读起来,都像吃糠野菜。
    又如何让简友们,
    吃得下?

    尝试的灵感,来源于一位简友。


    正文

    今天读到简友笔下,有关【陌生人求助】的一段经历:

    曾加班到12点的我,骑着自行车返家。
    途中遇见两个四五十岁的男女,
    抱着一个熟睡的小男孩。
    衣着破烂,神情憔悴。
    他们拦住我,想寻点路费,
    说是去很远的地方,
    寻找小男孩的父亲,
    还拍了拍熟睡的孩子。

    我说没带钱,便转身离开。
    在若干个红绿灯后,却折身返回,
    请他们吃了一顿48元的“夜宵”。

    此后,我依旧会在不同的夜晚,
    看见衣着不同的他们,做些同样的事情。

    只一眼,再也忘不了。

    看后,勾起了一段自己的往事回忆:

    在广州地铁站,我曾遇见一对母女。
    大人说身上没了钱,买不了地铁票,走不了,
    孩子在身旁,睁着大眼睛望着我,楚楚可怜。

    第一念,是心软。
    我搜搜身上,
    把唯一的10元纸币给了她。
    转身离去。

    第二念,觉察不对。
    走远后,回头看。
    母女并未离去,
    在寻觅下一个“第一念”。

    我没有太多的情绪,
    只是开始怀疑。
    下一次的自己,
    还会不会有那珍贵的
    第一念。

    这些故事,让我想到了【仁】


    钱穆先生:

    仁乃一种心境,亦人心所同有,人心所同欲。
    桃杏之核亦称仁,桃杏皆从此核生长,一切人事可久可人者,皆从此心生长,故此心亦称仁。
    若失去此心,将如失去生命之根核。

    这是我最喜欢的,关于“仁”的解释。
    它像核,万物生长皆于此。
    想到一位学长,曾在读书会多次分享:

    看到有人出车祸时,己心颤动的那一瞬,便是仁。

    其实我们皆有一颗仁心,哪怕我们不是仁者。
    简友拒绝他们后,做出返身而归这个决定的瞬间,就是仁,
    自己看到女孩楚楚可怜的大眼睛,心软的第一念,也是仁。

    仁心是上天的礼物,是我们成为仁者的可能性,
    只是,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会让它染上灰尘。

    的确,我们都被“利用”了,
    好在,我们也忠于了内心的那颗“核”。

    2019年4月19日


    「論語新解」延伸
    里仁篇第四 (二)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约:穷困义。
    安仁:谓安居仁道中。
    利仁:知仁之可安,即知仁之为利。此处利字,乃欲有之之义。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心不在境。外境有约有乐,然使己心不能择仁而处,则约与乐皆不可安。久约则为非,长乐必骄溢矣。仁者,处己处群,人生一切可久可大之道之所本。仁乃一种心境,亦人心所同有,人心所同欲。桃杏之核亦称仁,桃杏皆从此核生长,一切人事可久可人者,皆从此心生长,故此心亦称仁。若失去此心,将如失去生命之根核。浅言之,亦如失去其可长居久安之家。放无论外境之约与乐,苟其心不仁,终不可以久安。安仁者,此心自安于仁,如腰之忘带,足之忘履,自然安适也。利仁者,心知仁之为利,思欲有之。

    本章承上章,申述里仁为美之意。言若浅而意则深。学者当时时体玩,心知有此,而于实际人生中躬修实体之,乃可知其意味之深长。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不仁的人,将不能久处在困约中,亦不能久处在逸乐中。只有仁人,自能安于仁道。智人,便知仁道于他有利,而想欲有之了。”


    以上拙见,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更愿听大家的意见与分享,共勉。

    》更多【没药读論語】,请点击

    @本文素材来源于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与简友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裡仁為美』| 谁“拿”走了我们的善良?(里仁4.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sc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