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牛记到一所国家级的报社当记者了,让我很是吃惊!
有十多年没见过牛记了。还记得刚认识牛记的时候,他正在一所洗煤厂当皮带工,糊的黑不溜秋的。他个小身板小鼻子小眼睛小哪都小,看见他,让人不由的想起潘长江调侃的笑话,浓缩的都是精华,事实也真如此。
牛记喜欢写文章,据说让他出名的是洗煤厂有十个未婚的姑娘。某日他突发奇想,将女孩的性格、名字与中国最名贵的十朵花朵联系在一起,给每人配了一首诗。诗没出名,姑娘更没有因为他的诗而变的出名,牛记却被文化不高资格很老的厂支部书记看上,抽到厂里写写画画,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飞跃。
说实在的,我那时真没看好牛记。他的那些文章,如同一些打油诗。什么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什么抽烟身体好,赌博练头脑;摇头没烦恼,如果你能照这道理跑,包你开心活到老。这些,总让人感觉文字功底不深,内容格调不高。
牛记孤芳自赏,先是在矿内小报发一些文章,后来走出矿区,向一些三流报纸发些文章,在多次的努力后,他终于得到了回报,在一家小报里谋了一个兼职通讯员的角色,并千方百计的取得了一本记者证,墨绿色的。他如获珍宝,生怕别人看到眼里拿不出来,又害怕别人看不到而不知道。所以,他会不时的拿出,让人恰如其分的看到个影子,但如果你真想看,那就看不上了。
拿到记者证的第二天,牛记就迫不及待的走进了矿长办公室,亮出了记者证。矿长搞不清是哪一路神仙,小心翼翼的将牛记让到上座,递上了好烟,泡上了好茶,迂回曲折的谈了许多后婉转的询问牛记的来意,不曾想到,对面的牛记竟然对矿区了如指掌,矿长紧张的头上虚汗直冒。听了许久,才发现牛记原来是自己手下的手下的手下的手下,矿长恼羞成怒,将牛记连推带搡的赶了出去。牛记在矿区彻底出名了。
牛记最善于抓住事物的闪光点,然后起一个朗朗上口的标题,让人只看题目就能感觉眼前一亮。只要你和他说几句话,他就会挖掘出中间的亮点。在我当综采队队长时,曾经有一次,他来到了我们的工作面,看着整齐划一的液压支架,对我赞叹不已,各种甜言美语,将我捧的晕晕乎乎,忘乎所以。我一时兴奋,给他讲了一个道理:国家质量标准化对带加长杆的液压支架活柱的伸缩量要求是不小于二百,大大于八百,如果我们再下点功夫,就可以让整个工作面的活柱整体大概的趋近于某一个高度。这样,看上去既美观又整齐。几天后,在中国煤炭报的醒目位置,赫然是牛记一篇文章《质量标准化,某某某制定的标准远超国家标准》,我不知道这个粗心的主编看没看文章内容,还是根本不懂国家标准,但文章却赤裸裸的发表了。国家标准是一个很神圣的东西,凝聚了无数煤矿人心血,我一个小人物,谈何超越?于是,身边的人,远在祖国各地的同学,见了我想到我想笑话我的各种各样的人们,不约而同找理由向我要那个远高于国家标准的标准,让我无地自容,恨不得地下有个缝。
在一篇《半夜擒贼》的文章里,一位偷了企业财产的女工在黑暗中如会绝世武功的幽灵,但最终被正义的化身的管理人员抓了个现行,为国家挽回了巨额损失。文章运用了梁羽生的手法,局部还有些象古龙,故事的情节如逃不出如来佛祖手掌心的孙悟空。很精彩也很吸睛。真实的情况是洗煤厂女工夜班拣了一个设备上掉下来的很贵重的控制系统,以为是废铁,想拿回家。当然,企业是不容许从厂区拣东西回家的,所以一出门就被人截住。于是,一名女贼从此成名。
牛记最擅长的地方是对先进人物的润色,在他的笔下,英雄的形象日渐清晰日渐高大。这个世界需要英雄让我们学习让我们敬仰,更需要一些写手画者将英雄的形象定格。牛记有一个逻辑,比如说一个汽车的轮胎破了,不补,车就开不成了。花十元钱补一个疤,它的价值就是相当于挽救了一辆汽车。如果在书写时一不小心将“挽救了”三个字丢掉,它的意思该如何理解?还有,如果那是一辆夏利,它有多少价值?那如果是一辆宝马呢?从牛记身上,我真正的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牛记还悟出了塑造与捏造,都是按照需要改变物体的形象。牛记渐渐的忙碌了起来,渐渐的应接不暇,渐渐的活出了自我。
还记得他第一次有办公室的时候,他郑重的在墙上挂了一幅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些年,他的努力,他的执著,他的成就,不断的让人侧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