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演义里最牛的人是谁?大概非诸葛莫属。诸葛亮如天神下凡一般,无所不能,鲁迅老爷子说“状诸葛如妖”,第一牛人那是毫无悬念的。
诸葛的对手很多,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如曹操、孙权、周瑜等。其中当以周瑜最具代表性。只不过,小说中的周瑜其实是有点弱智的,是个不折不扣的庸才(非史实)。
且先讨论一下,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谁的功劳最大?“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谁都知道,隆冬季节几乎不可能有东风。没有东风,一切的运筹帷幄都是白扯,周瑜为没有东风愁容满面。还是孔明道行深,接下了借东风这个难题,头功算到他身上一点不为过。
除了借东风这份功劳,火攻之计两个人英雄所见略同,就是那十几万只无足轻重的箭,也是诸葛从曹操那蒙来的。周瑜的各种计谋,诸葛亮从头至尾一概门清,怨不得周瑜心里不爽。如此看来,周瑜虽是三军统帅,更多的不过是个战术的执行者,幕后的运筹帷幄的大boss是人家诸葛亮。
2
话说,曹操的北方集团要抢占南方市场,才导致了孙刘两家中小企业的联合。两家即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孔明因此从实力最弱的荆州集团借调到江东集团。刚开始,周瑜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大公司的总经理甚至看不上小公司的大老板,就是这个理。
直到俩人进了一个办公室,周瑜才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诸葛亮这个外来户,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比他更强大的对手。周瑜本是天之骄子,自诩有“天下了然于胸”的智慧,遇到了级别低,却处处比自己强的孔明,心理落差难免会大一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孔明的才能引起了周瑜极大的职业危机感,毕竟大家是暂时的搭伙过日子,日后孙刘一翻脸,那就是打抓挠掐各种互搏。
在这一大前提下,周瑜选择灭了牛人诸葛亮倒也无可厚非。原文写道“孔明早已料到吴候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只这一句话,周瑜的蠢猪像原形毕露了。
人家孔明刚借调过来没几天,椅子还没有坐热乎,他就迫不及待的要动手,显然没有对后果进行深入的考虑,严重有损大将风范。这叫做鲁莽,庸人的主要性格之一。
替周瑜考虑的是鲁肃,鲁肃说道“不可,今曹贼未破,先杀贤士,是自去其助也……”。还是鲁肃有大局观。大战伊始,杀诸葛亮等于自断一条胳膊,你周瑜再牛,也不是独臂大侠杨过,一条胳膊能干的过曹操?而且,诸葛一旦遇害,荆州集团和江东集团必然决裂,孙刘两家一起完蛋。
作为江东集团的三军总司令,周瑜竟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纠结,是何其的愚蠢?鲁肃很实际,不是不可以办掉诸葛亮,而是现在不行,但鲁肃绝不会把这个想法讲出来,鲁肃大约是三国中最会做人的,这是他的道行。
赤壁一战,鲁肃先是力挺孙权抵抗,之后又成为孙刘两家的中间联络人,游刃有余,这份城府是周瑜不具备的。要论功劳,鲁肃的功劳甚至超过了这位“无所不能”的周大都督。
3
周瑜急切的要除掉诸葛亮,除了剔除竞争对手的官方解释,从他自身讲,实际上是诸葛亮的才华,让他在这个团队中的影响力直线下降,往日的那种优越感荡然无存。在二人的关系当中,诸葛亮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周瑜平庸的嘴脸,才是症结所在。
孙刘迟早要大打出手只是周瑜的借口。让他决心要杀掉诸葛亮的,是自己接受不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存在,到死他还念叨“既生瑜,何生亮”。这种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心态,反映的是心胸的狭隘,体现在为人处世上格局的窘迫。
周瑜和鲁肃向来是最好的。鲁肃也是个牛人,但是在周瑜不仅不嫉妒他,还视他为知己。一者两人性格上有互补性,业务上也不冲突,鲁肃不会对周瑜的锦绣前程造成影响。周瑜大抵认为鲁肃的水平是不及他的,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优越感。
周瑜属于那种视个人的权威如生命的领导,需要时刻保持对组织中所有成员的绝对掌控和心理优势。一旦遇到了更牛的伙伴,他的第一选择不是任人唯贤或是让贤,而是想尽办法的打压。首先保障个人而非集体的利益,宁可玉石俱焚,不知以退为进利益最大化,更是庸人的思维逻辑。
那么,周瑜真的是个平庸之辈吗?那就要看跟谁比了。在江东地界上,他仍是首屈一指的人才。若是放到整个三国人才库里,他就算不上拔尖了,甚至可以说是相对平庸的。他外表貌似英明神武,而内心确是平庸的。
平庸的一大表现就是不自信,症状是心虚。周瑜的虚,贯穿于赤壁之战始末,直接症状不是懦弱无能,恰恰相反,他的症状是极度的自负,极度渴望“建功立业”。深度自卑的人,往往表现的极度自负,这叫做物极必反。
他甚至害怕借调来的诸葛亮风头盖过自己,让自己颜面无存。到死都在绞尽脑汁要算计诸葛亮一回,为的其实是挽回颜面,证明自己不平庸。
4
他知道自己算不过孔明,于是他开始想招。比如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只箭,在他的思维里,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材料任你挑,人员任你用。他还时不时的要关怀两句“兄弟,可别太辛苦啊”,眼泪哗哗的。只不过军令状白纸黑字就在那放着。周瑜这点心机,在孔明面前,他只不过是个低端玩家,玩的是人家玩剩下的。
看到诸葛亮把十几万只箭送到眼前的时候,周瑜是震惊的,说了句大实话“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换做很多人,这个时候就该服了,把诸葛当做神仙供起来。
而周瑜不同,他自视甚高,仍然觉得自己也很神。一计不成又来一计,东风一起,不着急发兵,先安排杀孔明,卸磨杀驴?猪都是这么干的。
周瑜的确很轴,一门心思就是要杀诸葛亮,他懒得去想除了杀人之外的众多更佳的选择,这是典型的线性思维,不具有发散性,又占了庸人的一大特点。
5
周瑜这类人其实不少。大家能力差不多的时候,可以称兄道弟,物以类聚嘛。一旦某人得道升天了,就去排挤人家。不是这个人不好,而是他的实力已经鹤立鸡群,你猜鸡会怎么想?鹤很可能被一群像周瑜这样风格的鸡活活咬死。
整部三国里,诸葛亮是只鹤。原本周瑜觉得自己也是鹤,碰到诸葛,他算倒了霉,从心理上把自己贬低成了鸡。实际上,在江东这块地上,他才是鹤。说到底,他是一只没有完全进化成功的鹤,身上还残留着鸡的平庸。
那么说鸡就不重要吗?当然不是的,哪个公司没有一群平庸的下蛋鸡?他们是公司的基础配备,没了还真不行。但是公司里只有鸡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鹤,毕竟鸡满地都是,既便宜又廉价。
这些鹤要么是从本地鸡里面成长起来的,要么是像诸葛一样的外来户。外来户若是有真本领,本地鸡还是佩服的,愿意听话的。反而从本地鸡群里成长起来的鹤,就不那么容易混了。
鸡和人一样,也习惯于窃窃私语甚至搞小动作,那些不努力成长的鸡,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没有努力去下又大又好又多的蛋,反而觉得自己遇到了不公的待遇。他们甚至会给鹤搞点八卦新闻,比如鹤搞了个鸡当小三,从道德上击垮对方。
这种做法可比周瑜卑劣的多,人家周瑜是实打实的挖坑陷害。而这群平庸的鸡,他们甚至连坑都懒得挖,更没有水平或者胆量搞正面攻击,那就背面捅捅刀子吧,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有些鹤很可能因此被逼走,也可能降低身份挂着鹤的名干着鸡的事。于是,当一个群体里没有了真正出类拔萃的鹤,鸡们其乐融融了。鸡绝不会想到,没有了鹤在天上引路,他们除了原地下蛋直至平庸至死,还能干什么?
有一天,当他们的蛋因为跟不上潮流而滞销,只好成鸟兽散,各自寻找高大的梧桐树栖身,猛然发现,为啥自己飞不起来了呢?这时,出走的鹤在遥远的天边说道:自己那么平庸,心里没个数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