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观影之后
今天终于在影院如愿以偿,全身心沉浸在风雨飘摇的地球流浪之旅中,揪心摧眉。
整个影片格局宏大,气势雄浑,史诗般的波澜壮阔,让东方面孔完全融入甚至隐隐主导着人类命运的走向与轨迹,华夏民族重新走回历史舞台的中央,参与起全人类的喜怒哀愁。
有人说从《流浪地球》开始,中国科幻电影进入元年。而在我看来,也许,中国已经改变了自身的文化话语姿态,用东方的声音,东方的哲学,发出东方的主张。而这个东方的代表,舍我其谁。
这部影片有一系列的电影思维突破,它成功跳出了以往美式科幻大片的惯性思路,突破了科幻片引起观众共鸣的路径依赖。美国大片热衷于塑造能力无上限的个人英雄,剧中的英雄以不可思议之能力,战胜不可思议之危局,毕其功于一役,一战功成。而《流浪的地球》无论在人物重心,哲学使命,方法论等多个维度,都完全摆脱了西方模式。
《流浪地球》中虽然也有突出的个人,但是叙事对象已经明显转向社会群像,当面临全人类的危机,所有星球上的人共同站出来,形成命运共同体,共面剧变。整个世界在我们的构想中,放下分歧,凝结在了一起。这是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流浪地球》表现出的中国智慧以及方法论,是任何一种文化中不曾体现的。从前的太阳不再温暖我们,那么,天行健自强不息,我们绝不坐以待毙,与其舍弃地球,不如寻找新的太阳,虽然复杂艰难,但绝对是另辟蹊径绝处逢生。这是所谓:敢叫日月换新天。
《流浪地球》中人类应对危机的勇气、毅力以及大局观,不再是个人冒险的刺激对赌,而是集体决策,集体担当,集体执行的壮烈。美式大片往往是用急智,化解大厦将倾与狂澜即倒。而在东方人的视角里,我们选择了用2500年的时间,100代人的传承,穿越荒芜,忍耐荒凉,战胜慌恐,最终成就后人。这是所谓:功成不必在我。
《流浪地球》中人类遭遇的最大危机木星,在全世界顶级智库和人工智能推演下,俨然在劫难逃。然而中国人从来有着“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弥天大勇,更有着“可上九天揽月,可以下五洋捉鳖”惊天大志。今天羁绊我的是木星,我们就扫荡木星,如果下次阻挡我的是银河,我们就横渡银河。在木星被点燃的那一刻,我心中回荡着东坡先生的千古绝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种不屈不挠,正是所谓:在困难面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流浪地球》中有东方情结的大无畏精神,我们也有牺牲,我们也有取舍,但与西方世界的逃出生天、从头再来不同,我们中国人更讲感情和责任,面对一个岌岌可危的星球,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并不以逃离而保全所谓人权人性为天经地义,而是以坚守捍卫尊严与传承为己任。那颗虽然在46亿岁高龄才诞生我们的母亲,我们并不因她垂老和濒危而离去,而是背负起地球母亲,艰难远行。一如目连救母,纵然深入地狱,万劫不复,亦当不离不弃,义无反顾。这是所谓:去国怀乡,难离故土。
中国人的哲学,
中国人的方法,
中国人的情感,
中国人的一一
胸怀天下。
最后,我斗胆修改海子的诗,献给那个在幻想世界里,还将继续流浪的地球: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忍耐,等待,周游宇宙
从明天起,关心灵魂与未来
我有一颗星星,面朝星海,春暖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