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阅读精选
十四本,二十五页笔记,抄三、四遍《帛书老子》。疫情三次“静黙”的另类收获。
一、《解惑》《帛书老子》《列子》《儒教与道教》《老子新论》
这六本是在给《道不可道》做最后准备,书名还是到出了歧意,志凌同学微信诘问我:“如果说道不可道,那德呢?”
我说“道不可道”的真正含义是“道不可道之道”,当然也只是像老聘那样勉强一说,宇宙本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世界终将归于何处?古往今来谁又真能说得清?
《解惑》是舒马赫临终前五天交给女儿书稿的遗作,文中道人也有女儿,“垫棺之作”是我辈文人心头梦想,不知道今生能不能有他这样的实力和运气。第三遍读他,为自己,也为《道德经》解惑。
马克斯.韦伯说中国古代哲学著述喜欢用比译,却不知基于概念、推理的逻辑哲学为何物,他的《儒教与道教》也是三读。韦伯对孔子的儒家哲学深得精义,对老子却是浅尝辄止,西方思想家大都推崇老子而看轻孔子,却又没几个真正读懂老子的。
韦伯认为老子和孔子讲的是同一个道,只是路径不同因此结论相左,这和《人类共同史》中把儒、道思想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阴一阳两条脉络的见解是一致的。我的《微言大易》中也持此说。
《解惑》中把宇宙视为一个巨大的存在之链,划分为无机物,植物,动物和人四个层次,植物比无机物多了生命,动物又比植物多了意识,而人则又比动物多了自我意识。只有人具有自我意识并且知道自己具备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只有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下一维度的动物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把舒马赫拉来是为了给老子挑毛病,《道德经》思想最大的问题是把从物到人这四个层次的序列一视同圣,用一套道理一网打尽,可是得出一个“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荒谬结论,他自己又自相矛盾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列子》世称“冲虚经”,有许多章节进一步阐释老子思想,但明显更入世也更实用,是对老子思想的发展,因此能自成一家。他有一句名言可终身信守:“曲伸任物而不在我,枉直随形而不在影。”
陈鼓应还不能入大师之列,但他用稷下道家黄老四书和庄子论证老子为孔子之前中国哲学第一人,纠正梁启超、冯友兰、钱穆这些大师把老子划入战国与庄子同时的谬误,也算正本清源之作,仅凭此一点,《老子新论》值得一读。陈教授对马王堆出土遗作还是颇有研究独到心得,虽不无谬误,也算有开路之功。
二、《西方的兴起》《滔天洪水》
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正好揭示一个真相———西方的兴起对于全球就仿佛一次滔天洪水。
重点说说《西方的兴起》,这是第一步以全人类视角写的人类有史以来所有文明的历史,尤瓦尔.赫拉利有他的视角,但写的是简史。
很遗憾不是东方学者写的,另一个缺憾是只写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如果写到当下,展现东方世界波澜壮阔的崛起,才够得上一部完整的《人类共同史》,等他的下卷吧。
三、《往里走,安顿自己》《了不起》《人间词话》
许倬云先生无愧大师,以残缺之躯身居异国六十载,心心念念的是中华文明,先生做的是整理完善的大功业,仅此一点正不输一个世纪前的胡适之。一世纪前有一大批学者在做这件事,一个世纪过去了,国内众多身躯完整的学者在做什么?思之当汗颜。
先生从中国文化找出路,从内心中安顿自己,正所谓“自性俱足,不假外求”,人生晚景由此安详从容。冯唐名气很大,这本《了不起》是汇集五十本书的读书杂感,未必尽得精要,只是一家之言,他的写法精致而取巧,但也还可以取悦读者老爷,仅此一点就好过文中道人老实巴交的《而已集》。
《人间词话》书名口气极大,也只有如雷贯耳的王国维写得出这样如雷贯耳的小册子,著名的人生三境界就出自此书。其实只能算一本大家小书,但也开启了古化诗词评赏的时代。一本值得反复玩味的小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