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资,为什么说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作者: 佘宇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21:04 被阅读0次

    投资的时代:财富巨变,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中国大约有8亿人摆脱了贫困,创下全球有史以来反贫困方面最杰出成就;

    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例从1%激增到25%;

    中国完成了12.7万公里的铁路建设、1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和2.5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建设;

    中国的应用型高新技术快速发展,2017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2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连续三年销量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经济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这些变化既让人心潮澎湃,也让人百感焦虑。因为在这样充满机会与风险的时代,选择赛道永远比努力奔跑更重要。一旦做错一个选择,你就可能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你可能会因为一个选择一夜暴富。假设十年前你有1万块钱,如果你只是存成银行定期,那么今天你有13000块。但如果你选择了买茅台股票并长期持有,那今天就可能有10万块。如果你中间买了比特币并在高峰时段抛售,那你可能已经变成资产过亿的土豪了。

    当然,你也可能因为一个选择血本无归。同样是这1万块钱,如果你在2015年贾跃亭最风光的时候买了乐视的股票,那不到3年之后你就只剩下1300块钱。如果你之前选择了乐视股票,那么如今你将血本无归。选择是一把双刃剑,时机把握很重要!

    投资的意义:从劳动造富到投资造富

    财富的变化不是无形的,而是渗透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当中。从雪花膏升级到雪花秀,从奥拓升级到奥迪,从海马升级到宝马,中国人民在过去十年完成了摧枯拉朽般的消费升级。但随着消费一起升级的,是这片土地上的焦虑。

    货币宽松的洪流虽然推高了你的工资,但却无法让你安心,因为你焦虑地发现:几乎所有东西都涨的比你的工资快,房价翻了十倍,孩子奶粉钱翻了几倍,茅台翻了几倍,甚至连家门口的早餐也涨价不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财富焦虑?本质上是财富的逻辑变了。

    第一,财富的收入结构变了,以前主要是工资性收入,未来主要是投资性收入。

    中国人四十年前还没什么积蓄,当然只能靠工资性收入,大家关注的是一年赚多少新钱,但现在逐渐有积蓄了,投资性收入就变的越来越重要,大家会更关注过去的老钱能生多少新钱。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中国的家庭户均资产在100万以上,而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14620元,户均工资不到5万,也就是说,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要把投资的收益率做到5%,就可能会超过你的工资收入。

    第二,财富的支出结构变了,以前主要是消费性支出,未来主要是投资性支出。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恩格尔系数,指的是基本的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30%以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解决温饱之后,你的大部分收入仍需要你去做广义的投资性选择。

    如果你有2000块,你是提前换点美元为出国旅行做准备,还是买一瓶茅台酒等待升值?如果你有2万块钱,你是买一枚比特币,还是买一些股票?如果你有20万,你是在大城市租几年房子,还是借钱在老家买套房子?

    投资在你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意味着通过投资改变人生轨迹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当然,这种改变不是单向的,既有可能向上提升,也有可能向下沉沦。尤其是未来十年,越来越多的机会和风险将从你身边闪过,就看你如何用合理的投资方法去管理好你的财富。

    投资的逻辑:从散户化理财到机构化投资

    说起投资,你可能并不陌生。过去10年间,有钱只要买房就可以实现财富增值。但如今情况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投资品有成千上万种,有高收益的,也有低收益的,有股权的,也有债权的,有国内的,还有海外的,有实体的,还有数字的,别说对缺乏投资经验的大众,即便是很多专业机构的人来说,选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如何才能做出一个理性的选择?方法是建立独立专业的投资体系。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假如你有大量的内部消息,一年之内你就会一文不名。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老是依赖内部消息,而不去独立思考,早晚会全部亏掉。

    投资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投资者不在于获取多少消息,而在于对任何消息、任何事件都可以用专业的投资思维去处理。回头去看过去100年的诸多投资大师,他们身上有着相似的基因:

    第一个基因是控制风险。

    投资的核心技术不是追求收益,而是如何控制风险,成功的投资者一定是优秀的风险管理者。风险管理的核心就两个:一是在事前留好安全边际,二是在事后及时止损。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为什么能连续68年不亏损?就是因为他在投资中严格执行10%的止损原则,这让他成功避开了历次股灾,包括1929年和1987年的两次世纪大股灾。

    第二个基因是把握机会。

    查理·芒格说过,如果你从我们的投资决策里剔除掉最好的那15个,我们的表现其实非常一般。翻开大师们的投资历史,并不是他们百发百中,只不过把握住了几个关键机会,一战成名。在生活中也是一样,10%的选择可能会决定你90%的人生,关键时刻要一鼓作气。有时候这种选择是很痛苦的,比如十年前在北京借钱买房的朋友。

    第三个基因是处变不惊。

    投资过程必然充满诱惑。但经济学告诉我们,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诱惑越大,风险越高。巴菲特的启蒙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当牛市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就禁不住诱惑,盲目追涨,最后被套在山顶上。学会对诱惑说不是投资的第一课。

    第四个基因是坚持耐心。

    投资免不了波动和风险,因此是最考验耐心和毅力的。巴菲特很早就开始赚钱,但他99%的财富来源于50岁以后,中间也经历过很多像乐购这样失败的投资案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直到80多岁了还在不断的学习。

    第五个基因是自我修复。

    美国对冲基金教父达利奥说我们要做一个“专业的犯错者”,每个人都会犯错,但什么叫专业呢?就是能不断地从错误中反思,保证不犯同样的错误。投资世界是最公平的地方,你如果做对了,可以获得收益,但如果你做错了,一定会受到损失。这其实是一种市场化的纠错机制,可以让你更有效的学会修正自己的错误。

    纽伯格除了68年不亏损之外,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他活到107岁。除了他之外,大部分投资大师都很长寿,比如价值投资理念的首创者菲利普·凯睿活到101岁,巴菲特已经89岁,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已经95岁,至今仍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很是潇洒。投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为什么这些大师如此长寿而又充满活力?

    很多人觉得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对他们专注于投资的回报。从表面上看,投资给了他们财富,让他们有机会去享受最好的生活,但这并不是关键,投资本质上是一种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修行,他们通过数十年的投资把自己历练成了最优秀的人生管理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投资,为什么说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tb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