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依璐
01
为什么人们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制定的计划,绝大部分总是无法实现?
……
为什么人们往往会,特别留意这样的问题。因为,众生皆苦。
对于某些问题,我们总是会不约而同的遇到,对于某些错误,我们总是会前赴后继的去犯。
人们总是宁愿,糊涂的睡着,也不愿清晰的醒着。
所以,你永远都不会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当平庸,成为习惯化时,你不会感觉到任何的不自在,因为,没有什么比习惯对人的影响更大,因为它总是潜移默化推动着我们的生活。

02
对于文章开头的三个问题,大多数的我们,都反复的纠结思考过。
第一个问题,在于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我们潜意识都认为它是苦的,甚至是痛苦的。差别在于,生活的平庸与琐碎,是温水煮青蛙,是外界的水温在逐渐升高,而不自知而已;学习高度清晰的思考,与敏锐的辨察,它使得本就不愿意思考的大脑,本能的排斥。而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我们认为的苦,不过是主管感受罢了,只是自身对其赋予的感受。
第二个问题,首先,我们知道到的道理,是哪里得来的。如果,是我们从书中看到的,那么我们是否深入的思考过,作者为什么会得到这个道理,他经历了什么事情。如果,我们是在某个课程上听到的,那么,老师又为什么会拿出这个道理来,这个道理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再或者,是某个人告诉了我们某个道理,那么,这个道理是否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
从上可以看出,某个道理,它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别人的生活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与感悟,而对于我们来说,它是凭白得来的,于你于我,都无甚关系,硬要说有关系,那就是,我们听到了这么一句话,可能没过多久,就会彻底的遗忘。
信息量剧增的今天,我们以为,自己每天都从手机中获取大量的知识,接收了许多道理,以为大有裨益,其实,我们仍在原地。
有人说,道理不是用来知道的,是用来做的,是要靠行动的。难道,这个“道理”,被人说了这么多遍,人们不懂吗?懂,只是还未触动人们施行的根基。
道理,是用来改变人们心境与行动的,进而改变人生的。如果,一个道理从未使你发生一丁点改变,那么,道理就是无用的,因为,你压根就没有用。
第三个问题,大多数计划,只是对未来肆意妄为的意淫,立下计划的当时,感觉很爽,这就造成了,人们会以为这些目标已经完成了,而对于已经完成的东西,就没有什么威胁与压迫感了,自然,如果计划完不成,也没有什么惩罚。所以,计划也就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
除了以上的情况,还有预期过高,对自我评估失误,进度不恰当,没有设置小目标奖赏等等,这些都只会让计划,成为自我安慰与感动的一纸空谈。

03
有人说,你一天怎样过,你这一辈子也会怎样过。
反复咀嚼此话,再回顾过往,感觉时间可以压缩,不是压缩成有限的时间可以完成很多任务,而是,大段大段的时间,就像一张一张的白纸,以人生的时间轴来看,这样空白的时间纸就可以压缩成一张,随手在上面标上××年××月至××年××月就好了,瞧,这样整理人生时,岂不是很省事。
1天就是1辈子。
仔细想想,自己的生活状态,自己的生命状态,有多久没更新了。
1天就是1辈子,认真过好每一天。当有些问题不再困扰你时,那么你看待周围与自身时,一定会比别人,有更清晰的视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