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故事婚姻育儿每天写1000字
“儿子每个同学家都有私人飞机,除了我们……”博士妈妈踏进纽约上东

“儿子每个同学家都有私人飞机,除了我们……”博士妈妈踏进纽约上东

作者: 白露整理 | 来源:发表于2019-07-15 09:15 被阅读0次

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

从曼哈顿到中国,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人人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薇妮斯蒂是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她在美国中西部的密歇根小镇长大,20多岁时才来到纽约念书,35岁时嫁给一个纽约人。

“911”事件后,她和先生带着儿子搬到了纽约上东区。从此掉进了另一个世界——曼哈顿名媛的拼娃世界。

一旦能在曼哈顿立足,在全世界都能立足。

而曼哈顿的上东区(Upper east side),中央公园东边那片巴掌大的地方,是世界上房价最贵的区之一,居民,则是世界顶级权贵。这里聚集了金融、投资银行的富豪们。

据说,该住宅区房屋中等价位是650万美元,最高的甚至4000万美元,成为美国房价最贵的街区。

上东区小孩的生活非比寻常。他们平日有司机、保姆,还会乘直升机到汉普顿度假。2岁大的孩子,必须上“正确”的音乐课程。到了3岁,就得请家教,迎接幼儿园的入学考与面试。托儿所放学后,除了法文课、中文课、小小学习家课、烹饪课,还有高尔夫球课、网球课、声乐课。

孩子的比赛,父母的战场。上东区妈妈一定得拥有“成功”的孩子。她们在一流专家的协助下,打扮孩子,喂孩子最好、最健康的食物,把他们送进最贵族的学校。

妈妈们都在被欲望和恐惧牢牢控制。

如果你也感受到沉重的拼娃压力,一定要读薇妮斯蒂这本有趣的书:

这本纽约上东区里名媛妈妈们的拼娃历险记,让每个妈妈感同身受。它从人类学的角度,解析了拼娃的本质。

这群野心勃勃的贵妇的另一面,是极端的焦虑。

1

在上东区买学区房

911后,薇妮斯蒂和先生想卖掉家里的联排住宅,搬到离亲友较近的上东区。为了儿子以后上公立小学方便,她考虑买个学区房。

卖大房买小房,她以为很轻松。没想到,上东区的学区房竟是如此稀缺。

学区房都是“高级楼盘”,要求付巨额首付,而且意味着“现金”,是不能贷款的。

想买的人,必须证明自己的流动资产至少是房价的三至五倍,甚至是十倍(一些理事会需要购买者出示1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甚至5000万美元的净资产审核证明)……

夫妻俩托各种关系才找到一位赏他们三分薄面的全身穿戴香奈儿的“上等中介”,中介一上来就把她盘了个底朝天,包括她和先生是做什么的,哪里人,念哪所学校,甚至家里有多少财产。

为了买个房子,她每天不得不穿上“上东区看房战袍”:端庄的紧身裙,名牌平底鞋,淑女皮包,投入这场战斗。

她挑中的那栋公寓在公园大道,离中央公园不到两个街区。申请书几乎达到“学术报告级别“。她和先生仔细填写,包括信用卡号码、大学GPA成绩,以及孩子、父母、祖父母念过的每一所学校。

住户委员会甚至到她卧室里进行了一场面试,一群女人们繁复穷尽地问东问西。

曼哈顿就是靠这种办法建立阶层制度,让每个人乖乖待在该待的地方。

2

不配一起玩的低等人

到处是用钱堆出来的美好生活。每天都在惊叹身边的人有多富裕。

所有的女人仪态端庄,一双靴子不晓得要几万,身上的一切都看起来贵到吓人。这栋大楼的狗穿着开司米毛衣与皮衣,狗链上点缀着珠宝,狗主人是戴着巨大钻石的年长贵妇。

超有钱贵妇,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最美貌,而且生最多的孩子。

能生六个的话,显然整栋楼都是你家的。

“嗨,我是艾丽西亚,我小孩安德鲁和亚当念艾伦史蒂文森——你孩子也是,对不对?”女人间的对话就是这样。如果说到孩子念以马内利会堂的托儿所,语气就好像本人刚刚荣获诺贝尔奖。

在上东区,曼哈顿孩子多,抢托儿所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进托之前,得先通过书面申请、双亲面试,以及在学校“试玩”。

在儿子多次海选“失败”时,薇妮斯蒂伤心地哭了。

好在,最后发生了一件幸运的事情,嫂嫂的四个孩子上的是她家旁边的高级托儿所,还捐过一大笔钱,薇妮斯蒂的儿子终于跟着进去了。

这就是奋斗终点?别太天真了。

薇妮斯蒂完全无法帮儿子找到玩伴,因为其他家长多是上流社会的名媛,没人理她。

她碰上家长会会长——女王蜂中的女王时,上前自我介绍,但会长就像看到一个喝醉酒的人,冷笑,挑高眉毛,直接转身离去。

她接儿子放学,努力拦出租车的时候,十几辆违停的豪华凯迪拉克一起回转,差点撞到儿子。

某天儿子放学后兴奋地告诉妈妈,他的朋友特莎邀他一起出去玩——搭她家的私人飞机去。

太奢华了吧?

结果,薇妮斯蒂问清楚后几乎天旋地转,在儿子的学校,每个人都有私人飞机。儿子接到邀请,是因为每个孩子讨论自己的哪架飞机有什么优点时,只有儿子一个人说家里没有飞机。特莎因为可怜儿子,才邀他一起搭飞机。

幸运的人生转机终于来了。

有一次,在妈妈们的鸡尾酒会上,某个同学的爸爸和薇妮斯蒂调笑了几句,随后约定两人的小孩可以周五一起玩耍。

这位爸爸的家庭背景是曼哈顿某个银行帝国,属于“非常顶级的最高阶层”。

从此,薇妮斯蒂邀其他人和儿子一起玩便畅行无阻。

首领爸爸偶然的和善举动,大幅提升了她和儿子的社会地位。

3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薇妮斯蒂感到很脆弱、很难过,觉得被排挤。

所以,她决定买一个爱马仕的铂金包。

原因是这样……

一天,她到超市买了点东西,手里晃动着香蕉和牛奶,开开心心回家。

阳光普照,宽阔的人行道上空无一人。前方来了一个独行的贵妇。

薇妮斯蒂遵守了曼哈顿的人行道礼仪,老实的靠右侧行走。

虽然人行道很空,但这个穿着很高级的女士却一直紧逼,直到离她仅15厘米的位置,盯着她看了一眼,故意用自己漂亮的包包撞了她左臂,得意扬扬地笑着离开!

薇妮斯蒂实地调查发现,在上东区,女人会穿着华贵、趾高气扬,她们肩上或手上,都有一个价值昂贵、美到让人忘了呼吸的包包。

用那个包包去“攻击”其他女人,带给她们莫大的乐趣。

她在一天之内,在东七十九街观察到近100起这样的“冲撞事件”。

平常生活中,她自己,常常扮演那个被攻击的角色。

薇妮斯蒂开始相信,一个漂亮的包包可以保护自己。

如果拥有一个方方正正的限量版铂金包,能让家长会会长撞到内伤——要是这个美梦能成真,花多少钱她都愿意。

然而,铂金包是限量供应,一年只制作2500个。她各种预订、托人、找关系、走渠道……都买不到。

好在先生到亚洲出差,在东京恐吓一个爱马仕的店员,终于成功买回来了!

金色的铂金包轻盈、美丽、简洁大方,美如十四行诗。薇妮斯蒂感觉自己终于成为入门级上东区居民。

4

每年最少花95000美元保养

怀孕在上东区是一场比赛,比谁怀了孕还依旧身材最好、最时髦,生完后最快“恢复正常”。

妈妈们全都精心打扮自己,用尽一切手段进行“美容仪式”。

上东区女人,效忠于两个子部落:一个是“Physique 57”的芭蕾把杆课程,一个是“SoulCycle”的飞轮健身课程。

健身场所安静无声,没有人哇哇叫,没人呻吟“妈呀”!每个人都像机器般聚精会神,精准,稳定。

薇妮斯蒂加入了这场战斗。她发誓,一定要征服那些动作,追求完美身材,要摒除一切杂念,上刀山下油锅都要做到。

不过,女人花了无数小时锻炼出来的身材,还必须搭配高级服饰,以及浓妆艳抹的脸庞。

天气最冷的时候,街上会出现奢华的海貍皮、闪闪发亮的黑貂皮,或是柔软到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绒鼠外套。

如果有慈善活动,或是早餐会,或是有“妈咪与我”活动,所有人会挖出压箱宝贝,争奇斗艳。

上东区的女人只是达到最低标准,让自己能够见人,加上平日保养身体,就最少每年要花95000美元。

身体是拿来健身和不断雕塑用的,永远有改善的空间,永远不能休息,永远不能松懈,只要还撑得住,就得自强不息,夙夜匪懈。

5

丢脸等于丢掉灵魂

在这个重视荣誉与耻辱的文化里,在一根头发都不能乱的世界,在评价你是谁要看你在宴会上捐了多少钱、你家整理得多干净、你的孩子是否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世界,要丢脸太容易了。

“离婚”与“收入减少”列为两大灾难。

一位刚离婚的女士离开有钱有势的老公后,女王蜂中的女王就再也不跟她说话了。

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莲娜和先生的汉普敦海滨避暑豪宅,公园大道上的八房公寓,通通没了,小孩也从高级私立学校转走。

莲娜悄悄在曼哈顿高级郊区的顶级购物中心,找了一份售货工作。有一天,几个朋友恰巧碰到,吓坏了。

莲娜的朋友其实可以支持她,购点物。但她们躲莲娜,就好像在躲瘟疫似的。

莲娜最终和先生离开了上东区,对某一群女人来说,莲娜再也不存在于这个世上。

就算绕开了两大灾难,但要是你的孩子失败了——例如分数排名不是前0.1%,美劳课没有画出旷世杰作,或是障碍赛表现不佳,那是你是个失职母亲的明证。

在上东区带着年幼孩子的人一定会喝酒。每种灾祸都是一滴酒,或是一杯酒,或是好几杯酒。

薇妮斯蒂认识的女人们要吃抗焦虑药物才睡得着。

有钱、有选择的余地,其实也是一种诅咒。

6

回到坏事会发生的世界

43岁的薇妮斯蒂怀了第三胎。

家里有一个7岁大的孩子,还有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小孩,育儿焦虑又是如此大,她犹豫了。

但最后,她还是充满期待地接受了这个孩子的到来,开始做各种准备,甚至给孩子早早起名叫达芙妮。

不幸的是,到怀孕第六个月,“羊膜突起”加“子宫颈闭锁不全”,孩子离开了她。

薇妮斯蒂成了一个随时暴怒,乱发脾气,痛苦愤怒到极致的妈妈。而丈夫没办法理解。这时候,上东区那些原本并不友善的贵妇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她们一个接一个带她出去吃饭,送花给她,邀她去她们的避暑豪宅。女人们纷纷告诉她,在预产期前几周或前一天失去孩子的故事。

她们来到她家,坐下听她说话,陪伴她,以不可思议的程度包容她的痛苦与愤怒,关心她。有的人关心了几周,有的人关心了几个月,几年。

在上东区生活了6年以后,薇妮斯蒂又离开了。

她的两个儿子,最终在上西区找到学校。

上西区的妈咪随和、友善,孩子自然而然和其他孩子玩在一起。很少有人跑来撞她,她也从不觉得身上的衣服太丢人。

但有时候,她也会怀念上东区一丝不苟的环境,那里让人感到安心,一切都很正式,打理得好好的。

她的书出版了,好莱坞想翻拍成电影,大部分的人替她高兴。在一场聚会上,女王蜂中的女王过来主动打招呼:“我听说了你的故事,或是你的书……还是什么的。那本书叫什么?”

薇妮斯蒂认真地告诉她书名,然后带着儿子一起回家。

如今,她已不再属于上东区的下流阶层,也不必再想办法融入了。

是的,她开始欣赏两个地方的不同之处,并感到世界很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子每个同学家都有私人飞机,除了我们……”博士妈妈踏进纽约上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hg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