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些年的还珠情结

作者: 十年抒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14:52 被阅读21次

    前些日子,七岁的表妹来家里玩,我照常打开她一贯喜爱的动画片,她却提出要看《还珠格格》。听着旋律熟悉的“还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我们肩并着肩手牵着手”,一排蝴蝶飞来掀开了红色封皮的画册,于是我的思绪也就在那一刻,一下子飘回了小时候的夏天。

    一看《还珠》便是好多年

    我不知道《还珠》是何时热播的、也记不起自己是何时开始入迷的,只记得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跟着外婆一起追剧。是的,那时候外婆还健在。这样一想,那画面已过去十几年了——我坐在外婆家的凉席上,老旧的窗式空调发出呼呼声响,外婆切好了西瓜放在塑料盆里,还没来得及叮嘱两句,便被电视画面吸引,忍不住问我:“紫薇还没和皇帝相认吗?”然后嘀咕两句:“这剧情看着真是急死人”。

    就像老妹在看《还珠》时总是问我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样,我在她这个年纪,对于剧情什么的可以说是不求甚解,也无法理解,也只是在心里简单直接地将每个人划分到善或恶的阵营里。于是印象里的令妃娘娘永远那么温柔、善解人意,是善人是救星,而皇后容嬷嬷的恶毒阴险也永远定格成脸谱一般的存在,凡是碰上他们,连背景音乐都紧张起来。

    比如我当时或许根本不明白紫薇心心念念的“认爹”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到了第二部时,紫薇摇身一变成了格格,单调的水绿色奴婢装换成了锦绣华服,旗头上缀上了双流苏。

    再比如那时不理解学习诗书字画对于小燕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理解她因为背不好唐诗而闹出那场离家出走。记得那是在奶奶家的一个下午,第一次看到小燕子沦落到“赶车棋社”那家黑店里,起先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觉得她简直活该,看着看着又流露出孩童的“善良”,开始担心小燕子的命运,为五阿哥他们的人马迟迟找不到她而揪心,直到晚饭时间小燕子还没有得救,于是硬是在电视机前捱到她成功脱困才去吃饭。

    当年觉得香妃跳舞吸引蝴蝶简直美极,二年级那年旅游时在圆明园景区买了一顶粉色的香妃帽,至今还留着。当年看到语文课本里出现剧中引用的古诗词会觉得熟悉不已,比如《登幽州台歌》或是《石灰吟》。当年所读历史读物中,最多便是清史。当年并不觉得无聊,现在想来也甚是有趣。

    关于那些年的还珠情结

    从来都是坚定的“永燕党”

    随着暑假一个又一个地过去,我几乎看满了湖南卫视惯例播出的每一遍《还珠》,当年那个只关心主角们是否又闯祸或者逃亡计划是否成功的小屁孩终于渐渐把它当成一个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来看。

    在心里更喜欢小燕子和五阿哥这对的情感历程,除却王子爱上平民姑娘的玛丽苏成分,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他们的不易与艰难所打动。相比于他们,尔康与紫薇之间的距离则要近上许多,一方面尔康无须背负皇子身份所带来的不可抛却责任,亦不曾有来自父母之命的压力,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尔康总给人感觉更具备随时可以抛下一切带紫薇浪迹天涯的果决与魄力的原因。另一方面紫薇虽然来自民间却有着不输大家闺秀的学识才华,他们看起来可是比五阿哥小燕子登对太多了。

    不易得到更显珍贵,不容于世俗的更显纯粹。五阿哥和小燕子之间可以说注定有着遥远的距离,于是跨越这道鸿沟所要承受的、付出的东西,让这段爱情显得更为厚重。正是这种造成了剧情上矛盾冲突的身份差距强化了真情的美好。

    关于那些年的还珠情结

    我曾经一直费解于五阿哥为何会爱上不学无术的小燕子,现在想来似乎也不难理解。一个是高贵却孤独的皇子,生长于偌大的皇宫,所见女子知书达理也好,貌美灵秀也好,其实又何尝不是与他同病相怜的可怜人呢——都鲜少感受到真情带来的温暖依靠,更疲于在权利的刀光剑影中厮杀。

    直到有一天,一个单纯热情的民间姑娘,连带着她身上的市井的热闹气息与烟火气,一并闯进了他的生活,她其实就是永琪向往的那阵自由之风吧。

    犹记得御花园初见,五阿哥说没想到我还有这么标致的妹妹。这语气不免透着些惊喜与意外。宫中女子无数,但小燕子眉宇里的英气想必最是与众不同,于是凉亭里他以茶代酒,道:“敬最美丽的小鹿。”小燕子则回敬他是最糊涂的猎人。我想,其实那日身为猎人的永琪还并不糊涂,那日骑马驰骋在围场、意气风发道:“且看今日围场,是谁家天下”的少年还有着久居深宫所保持的清醒,但与小燕子的故事开始的时候,他也是真的“糊涂”下去了。

    关于那些年的还珠情结

    也感动于真正圆满的天上人间

    习惯了他们纵使千难万险也能一路携手,习惯他们至少始终坚守着各自的情有独钟,于是那时觉得天上人间原来最是残酷。没因为演员的更换弃剧,只因为知画出现和尔康“战死”而讨厌了第三部的所有。

    即便后来重温,依然觉得第三部的基调尤其沉重。

    一些情景还记忆深刻,比如知画出场那次一边舞蹈一边作画的表演着实艳惊四座,比如她哽咽着对永琪说“我要给他取名叫绵亿,是我绵绵不断的深情和亿亿万万的决心”,比如紫薇在裹着尔康尸体的铠甲里翻出亲自绣上的紫薇花,比如她摔倒在一屋子祈祷的白蜡烛的烛光里……

    小时候是真会为剧里的虐而难过很久的。

    可如今抛开单纯美好的愿望,才发现第三部其实某种程度上更升华了还珠的故事。尤其那场声势浩大的清缅之战,可谓一下子拓展了整个格局。儿女情长的故事置于家国危机的大背景下,平添了几分悲壮来。

    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并不是最后的结局,童话终究逃不过现实的阴霾。他们不再是终日嬉笑闯祸,不只知花前月下,没能无忧无虑地相守于深宫,须在大敌当前时舍小家而赴疆场,披挂出征,仍不愧为栋梁,情深意重,亦不在朝朝暮暮。

    前面经历了反复好几次的离宫与回宫,最后的最后,他们终于还是完成了浪迹天涯,抵达了心里早就构画出的桃源。世事悲欢里几度挣扎与消磨,不是理想中的天上人间,却是每个人都真正圆满的天上人间。

    另一方面,我想这一切的圆满,或许全部来自宽恕与原谅。剧中爱情固然婉转动人,但一直以来只认为最戳的地方在于每个人的妥协与牺牲。越是到了最后,最觉得主题似乎不只是爱情。还珠这个故事里最不缺心软而不计前嫌的好人,从太后、皇帝到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如此。

    秉持着“纵使你曾虐我千万遍,我也终将与你冰释前嫌”的惯例,皇帝永远会原谅闯大祸的众人,甚至在每次浩劫后坚固了彼此亲情;小燕子原谅了害人不浅的皇后容嬷嬷,甚至在绝望落魄时将二人作为倾诉的对象;而小燕子与皇帝间的杀父之仇竟然也被他们共同瓦解,在此之后每个人都获得了最终的成全。

    不得不说,这种宽恕与包容只存在于美好的幻想,永远离实际太远,但也只因此才显得美好。

    关于那些年的还珠情结

    如果只谈真情温暖

    可是用老爸他们家长的话来说,这种剧全乃胡编乱造,脱离历史现实而只谈儿女情长,从头至尾尽是荒唐,实在不如看些有营养的科教片。

    因此小时候看还珠常常需要躲着老爸,当然还包括其他一切言情剧。

    事实上对于如此评价,我心里也深以为然。历史里不会有这样的乾隆,这样的当权者,不会有深宫里的生死之交,更不会有还君明珠这么戏剧性的故事。

    可如果我们真的用理性客观去推敲这部剧,那样花费的时间也确实不如去看更有营养的节目了。

    很多人调侃道,若是按照历史的衔接,《还珠格格》可以是《甄嬛传》的后续。较真点来说,我并不能完全苟同。因为这本是两个故事,虽然都是天马行空的编造,但一个企图让人感受到爱,一个企图让人体会围观尔虞我诈的宫斗的快感与好奇。历史背景固然在时间上相承,主题却相去甚远。

    琼瑶在大结局片尾处说:谨以此剧献给相信人间有爱的朋友们。加上如此限定,似乎表明,初衷也仅仅是在写一个关于真情与爱的故事,仅仅为了写一个宫廷里不可能发生的故事。纵使会为许多人所诟病,但这依然是一个美丽故事,是一段成功的虚构。

    如今看到网络上各种各样尔康表情包依然捧腹,也曾经无数次吐槽琼瑶式的矫情台词,但还是不能改变它曾经的确给年幼的自己带来许多欢乐的事实。

    一直觉得,如果我们看琼瑶故事只是为了成全心中些许美好的遐想,那便只谈真情温暖好了。至少我们不再对这世间难能可贵的钟情痴情视如敝屣,至少会在某个瞬间觉得,相逢何必曾相识真好,此恨不关风与月也真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那些年的还珠情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mn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