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南京的第三年,天气冷到了要开空调的程度。说实话,我一直不怎么喜欢空调,也许是往前数的二十几个年头里习惯北方暖气的缘故,空调总是给我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就算是30度的六级热风也远没有几组暖气的温暖来的实在。
和平常一样习惯性的打开微博,看到其中一个话题时,手指停顿了几秒。
在南京你做过最孤独的事情是什么?
2.
三年前在中川机场,飞机临起飞前给老唐发了条微信:“我要来南京了,到时候你带我吃好吃的,带我一起浪阿。”
老唐是我的初中同桌,也是学生时代最好的朋友之一。她在南京读的大学,自然在南京待的时间也比我多了三年。到现在为止她都霸占着两个“第一”的头衔,我在南京最熟悉的人,我在南京最好的朋友。
但是到南京后,老唐并没有天天带着我走街串巷,边吃边浪。数不清有多少次,每当我以"周末我们去..."的句式向她发出邀请时都会被她不解风情的“拒绝”掉。
“唐儿,这周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交响视听音乐会,走啊,走啊。”
“最近都得去学车,没时间阿。”
“哎,我觉得你再这样我们要友尽了!”
记得初中那会儿我俩都特别喜欢哈利波特。有一次刚下过雨,她在操场边抓了两只蜗牛,上晚自习的时候放在了一次性纸杯里拿给我看,我俩那天给它们俩都取了名字,一个叫哈利,一个叫波特。
“唐儿,我俩去海底世界吧,我还没去过南京的呢。”
“我哥上次来的时候我俩去过了,不想再去了。”
最后我还是去了海底世界,一个人看了水母,看了海豚,看了北极熊。
后来我才明白,朋友的定义,并不是需要两个人要像穿一条裤子一样亲密,而是互相不勉强,各自拥有独立的空间。
3.
三年后的现在,在这个我们都没有完全熟悉的城市里,我们的联系并没有像我来南京之前想象的那样密集,我们有自己不同的生活圈,不同的朋友圈。我周末双休,她单双待定。
在我缺席的那三年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参与到了她生活的犄角旮旯。有的时候,我想要一起做的事情,可能会早先一步被别其他人“预定”。
老唐不喜欢看花花草草,不喜欢听民谣,不喜欢科幻电影,但是我刚好相反。后来我一个人去植物园,去上海路,看演奏会,没事去校园溜达溜达,生活该有的样子,也不算落下太多。
4.
“5.20那天我一个人看了周杰伦的演唱会,然后做地铁回家;每年樱花开的时候我一个人去鸡鸣寺,南林大;这周要一个人去刘同的新书签售会。”那条关于“在南京你做过的最孤独的事情什么”的微博下面我这样评论到。
2017年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超过5000万人跻身空巢大军,其中江苏省会南京以112万空巢青年排名全国第11,差不多每8个人就有一个空巢青年。在那条微博下面形形色色的人敲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孤独:
一个人在玄武湖划船。——cy曹阳0208
一个人去爬紫金山,一个人逛玄武湖,一个人行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一个人去医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大南京的春夏秋冬。——Darling晓青
一个人看话剧,别人都是几个人一起笑,一起讨论,我转转头不知道要和谁分享。——小王子SiLvia
周末室友男朋友过来了,我穿着拖鞋出门,不知道去哪,在楼下蹲了十分钟后去了附近的肯德基。——晒晒sf
一个人又能怎么样呢?即使有过尴尬,有过迷茫,他们依然熠熠生辉,努力的生活着。
5.
老唐现在依然没有频繁地带着我逛吃逛吃,但是过生日的时候她知道我喜欢看夜景,会带我到旋转餐厅俯瞰整个大南京;每次滴滴回家的时候都让我把车主信息截图给她,到家发条“安全到家”的消息她才放心。
如果刚来南京的时候看她“不解风情”的样子,抱怨好多事情都没人陪着一起做,我当时一任性,一撅嘴,“哼,绝交。”这样是不是太幼稚了!
那条微博有人看到评论时回复我说:“一个如此丰富的人,一定有着有趣的灵魂。”谈灵魂多沉重的话题。孤独我也害怕啊,害怕一个人活的像一支队伍,但我更害怕错过。
等待有的时候就是一个个错过的过程,没等到孤独结束,心心念念的事却消耗了大半,得不偿失。
难道因为是一个人就不吃饭,不看电影,不睡觉,不走路,不工作了么?
日子每天都在继续,它不会因为你是一个人就对你特别温柔对待,该来的暴风雨还是会来,该有的奖赏也会如期而至。
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有孤独袭来的时候,不可能从中逃脱。而且,你越想逃脱,孤独的影子越是会紧紧抓着不放。倒不如坦然接受孤独的事实,去做一切想要做的事情,一件都不要落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