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要说在职业选择上,多数人的诉求无非两点。
一是选择稳定。
最常见的是进入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代价是很可能多年如一日依旧在基础岗位做到退休,好处是能够享受正规的福利待遇,如果这家单位效益好,则各种各样的奖金十分喜人。
二是选择拼搏。
即进入企业,代价是如果发展不好有可能中年之后老无所依,因为企业能存活多少年还是个未知数,好处是如果你勤奋努力外加运气好,年纪轻轻就能做到CEO等高薪职位。
较为尴尬的当属第三类人,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获得体制的庇护,但同时畏惧风险,对能力不自信,在家人的安排下或者通过招聘选择了事业单位“合同制”员工的生涯。
这类生涯没有体制内的完善保障,合同几年一签,没有编制更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问题是薪水还低,被称为“不稳定且穷着”。
今天这篇文章,结合了相关从业者的真实故事,希望能给读到这些故事的你一些别样的启发和帮助。
一、“我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的?”
咨询者小吴(化名)毕业于某高校的建筑专业,当年之所以报考这个专业,是因为小吴的舅舅经营一家建筑设计院。
舅舅说,小吴毕业后就可以直接来设计院上班,小吴的妈妈力挺这个建议,就这样,有些绘画功底的小吴就报考了这个专业。
上了大学后的小吴还是继续上课考试的学校生活,直到毕业前实习的几个月,小吴才发现事情似乎不对劲了。
原来,在小吴的心目中,建筑设计是非常讲究创意的,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设计作品中,属于智力密集型工作;等到了实习中才发现,这项工作根本就是体力活,现实中它不需要你发挥怎样的创意,工作内容就是熟练运用绘图软件画图,最终达到甲方要求。
一旦甲方要求有变或者对你绘制出来的图不满意,挫败感更像是潮水般涌来。
小吴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母亲一再劝说小吴做事不要冲动,了解清楚再放弃也不迟。
小吴便听从母亲建议,去舅舅的设计院做了几个月,结果发现一点儿没有改观,舅舅的设计院规模和业务跟之前实习的单位没法比,所以更依赖于客户服务了,只要客户有一点儿不满意,连夜修改设计图纸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小吴干了半年不到,没有听任何人的劝阻,还是任性地离开了。
等到了自己找工作的时候,小吴这才傻了眼。
要说做本专业的工作吧,小吴已经不是应届毕业生了,用人单位都希望找有经验的,另外小吴也不想从事本专业了;如果不做本专业吧,小吴又觉得自己没有优势,就这样拖了好几个月,面试了好几家都不满意,小吴只好在家里追剧打发时间。
小吴的父母慌了。
既然孩子不愿意从事专业道路,那就找个稳定光鲜的工作吧,于是四处托人,总算给小吴找到了当地消防大队的文职类工作。
虽然是合同制的,但一般情况下,只要你不犯错,倒也不至于被辞退。
小吴当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想着这份工作轻松简单,除了工资少点儿,也有休息日什么的,她想后面慢慢寻找,等找到了更好的再离开也不迟。
就这样,小吴成为了“事业单位非编制”的员工。
几年下来,小吴赫然发现,自己的工作“要钱没钱,要提升也没有提升,稳定也谈不上”,用小吴的话说:“明知道这份工作一无是处,但就是离不开。”
二、“这种非编制员工,不是谁肯努力就能有好结果的,也不是谁想离开就能离开的”
其实,何止小吴有这样的困惑呢?
小杨(化名)是会计专业背景,毕业那年正好赶上税务局招聘十几名窗口的合同制员工。
当时学校老师力推这份工作机会,并告诉小杨他们,只要努力干,以后考进税务局的编制,后半生就有着落了。
小杨回去和父母一说,父母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加上小杨学习成绩还不错,很快就获得了这份工作机会。
等真到了工作岗位,小杨才发现自己想的过于简单了。
这份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按照流程规定给纳税人提供一些基础服务工作,每天的内容大同小异,同时让小杨郁闷的是,想要考到税务局的编制,简直是“千里挑一”,尝试了好几年,小杨都没能考到这份编制。
一晃四五年过去了,小杨依稀记得自己当初刚开始这份工作时的意气风发,觉得自己恍然找到了体面光鲜的好工作,现在想来,就像是一个笑话。
“每次安排相亲”,小杨说:“父母都会和对方说女儿在税务局工作,应征者倒是不少,但聊着聊着,对方一听我说到自己是合同制的,脸色立马晴转阴。”
“这几年下来,别的本领没学到,倒是现实了不少。”小杨说:“成年人的世界好无趣,大家谈个恋爱都像去菜市买菜似的,你是什么货色,我提供怎样的价钱......现在的工作也好无聊,不过想想,我自己也没啥本事,除了这里也想不到更好的去处了。”
“我现在总算明白,工作是自己的,别人眼里的光鲜永远替代不了你自己的无奈。这种岗位只招35岁以下的员工,等我过了35岁,合同到期是否续约还是个问题,又或者那个时候的税务局窗口,再也不需要我们这些合同工了......”小杨说着,长叹了一口气。
三、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不得不考虑历史进程
事实上,任何一份职业都离不开社会发展及历史进程的大环境,在衡量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从更宏观的层面进行把握,才更能客观地认知工作本身。
先说说文中小吴选择的建筑设计行业。
通常说来,这类行业通常对社会发展及公司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兼顾你所在的地区行业发展水平,以及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等。
类似小吴舅舅经营的建筑设计公司来说,基本处于“生存期”阶段,公司发展要务是拓展业务并留住客户,公司没有资质和实力和客户谈判,故而会产生“跪舔式”的销售方式,一切以客户满意为宗旨,至于设计师的想法则无足轻重。
所以,在那样的公司做设计师,其中的苦闷和挫败感不难想见。
相反,如果小吴能在外资建筑设计公司找到一席之地,不论对他的职业发展还是个人阅历经验的累积,甚至对建筑设计整个行业的认知水平,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再说小杨所在的税务局窗口部门。
这类职位之所以录取合同工,最大的优势正是“流动性强、用工成本低廉”。
站在税务局的角度来说,雇佣合同工无疑能够节省不少人力成本,也能有效避免后期的人事纠纷,另外这种岗位未来很可能被替代,所以类似小杨这些人只是扮演了“临时性”的职业角色,一旦合同到期万一税务局不再需要此类岗位,也很难再有保障。
四、选定职业方向,越早越好
当今社会,由于很多机构或职能部门也处于改革或转型阶段,它们中的多数出于“精简成本”考虑,外加岗位流动性大,后期更是前途未卜,对于这种岗位,更倾向于录用“合同制”员工。
作为个人而言,你一定要清楚自己所处的境遇,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方能根据各自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通常说来,这类职位适合于家境殷实、没有经济压力、同时也没有野心的人,例如你的家里有N套房子,完全可以不用上班,为了避免和社会脱节,能有个事情做打发时光,这种情况下,你去应聘到这种事业单位做编制外员工,不失为一个选择。
但对于很多家境一般、背负经济压力、不甘心平庸的人来说,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1、比赚钱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很多人都认为,先就业后择业,这个观念是十分危险的。
要知道,第一份工作给我们未来的职场提供了参照系,你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人以及所做的事情都会给你后面的发展带来参考价值,如果随意选择了第一份工作,你会发现后面的路会越来越窄。
因为第二份工作通常要考虑第一份的经历,以此类推,如果你做了几份工作都无法做好,则会被用人单位认定为“能力不行”,从而很多机会就会向你紧闭大门。
你算一算,人这一生的黄金时期非常有限,在人口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越早确立职业方向,对你未来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从我这边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统计分析,通常说来,一个人最迟要在27、28岁左右就要落实这件事情,30岁左右的十年是至关重要的积累事情,从新手一步步成长为熟手甚至能手,40岁左右是有所建树的最佳年龄,很多人通常是在40岁上下达到职业巅峰,然后慢慢退居二线,直到退休。
2、学校没有教会我们,你必须自己寻找喜欢或擅长的领域
古今中外,除去极少数大器晚成的特例,绝大多数在相关领域有所建树和成就的人,他们都会尽早确立这件事情,剩下的几十年时间,则会限制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喜欢的事情上。
这样的人,往往最能做出一番成绩。
3、偶然的成功越来越少,好的人生需要提前规划
在当今社会,不论从历史进程还是发展阶段来看,幻想像几十年前改革开放初期那样,踩着风口一跃成功的,现在越来越少了。
如今,一个人想要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功,离不开步步为营的规划。
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老师认为,天赋这件事并不可靠,“可靠的是方向、战略以及精确、彻底的执行。”
而“方向、战略及执行”正是职业规划的重中之重。
请记住,不论做出怎样的选择,你都要清楚自己到底为了什么,你要清楚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而唯独心中有目标,才能给你提供巨大的力量,让你迈出坚实的一步。
“不论男女,作为动物活在世上,一粒果子进溅在嘴里的滋味是一样的,为对方梳理皮毛的眷恋是一样的,被命运碾压过的痛苦是一样的,生之狂喜和死之无可奈何也是一样的。”——柴静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全面发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