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易云音乐从点赞数最高的5000条歌曲评论之中,精选85条,印满杭州市地铁1号线和整个江陵路地铁站。
当大多数自媒体以“催泪文案”“男默女泪”来形容这波广告,作为一名有态度的写手以及重度音乐患者,我真心觉得这算不上成功的广告。
的确,网易云音乐用个性化的评论配上醒目的大红色,赚足了看官的眼球,但实际上,真正成功的广告,既要博取手中的感官体验,更要彰显自身的企业文化。
通俗点说,就是要在一群妖艳贱货当中表达自己的态度。
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感觉,当我点开相关文章,看到布置后的地铁站,大红色的广告牌堆积在一起,给我的感觉是压抑与紧迫。
假如你是个上班族,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你拖着疲惫的身躯挤进人潮涌动的地铁,发现在这个密闭空间中,眼前满是大红色的广告牌,而且文字颇有矫情的嫌疑,压抑的你难道还能饶有兴致赏乐评?
有人会说,大红色是网易云音乐它的标志啊!而且红色很温馨啊!
他恰恰没考虑到地铁是个封闭空间,醒目的颜色更容易让人感到压抑与紧迫。
一直以来,网易云音乐一直主打“音乐社交”,在国内的移动在线音乐APP中算是剑走偏锋的一位,但实际上它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平台,在美国,苹果、Twitter曾推出过音乐社交产品Ping、Twitter#music,这些背靠大平台的音乐社交产品无不以失败为结局。
为什么音乐会和社交相斥?
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需要听众依靠其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行“消化”,就像人体内的消化酶,能够将食物催化成适合自己消化系统的物质。而这个过程,不应赋予公共属性。
网易云音乐Logo而只有当歌曲发行之际,它在那一瞬间才拥有公共属性,可一旦进入听众的播放列表,它的私有属性就得到了强化。
而主打“音乐社交”的网易云音乐为什么能吸引如此多的死忠粉?
很大程度上是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一直以来,中国的音乐教育都得不到重视,说实话,无论你我他,在音乐审美方面是缺乏一定能力的,但中国却是个“人情”社会,因此,打着社交旗号的音乐在线软件更深得用户青睐,当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听什么歌的时候,翻下评论,看下歌单,就发现了属于自己的“新大陆”。
回到这次的广告,众所周知,广告具有公共属性,将私人化的音乐评论不经处理,一窝蜂似的堆砌给大众,显然违和感十足。
更何况,一条点赞数高的乐评,并不代表所有听众都这样认为,最多只能说一部分听众有类似的感官体验。
而将乐评公之于众,不加任何引导的话,很有可能广告的文字就成为了这首歌的标签,听众一提到这首歌,无法摆脱这个标签。
热门音乐选秀节目相信你也有这种感觉,当一首自己喜欢的冷门歌曲在选秀节目被翻唱火了后,你会有种自己家珍藏多年的宝贝被人发现的感觉。
当大街小巷满是“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民谣死忠粉的你会不自觉地爆粗。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那么反感这波广告的原因。
疲倦的神情其实,网易云音乐可以将重心从“音乐社交”转移到提供优质用户体验上来,让国内更多优质小众音乐人进驻网易云音乐,拿到更多专辑发售的独家版权。
将社交功能进行一定的削弱,相信能够吸引更多音乐爱好者,而不只是单单沦为听众的“树洞”或者是约*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