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十三邀,觉得许知远真丑。看多几集,渐渐不觉得丑了。
令我路转粉,并非他的观点如何犀利,口才如何了得,而是在这个新媒体平台价值观交锋的时代,作为公知的许知远心中固守的那遍城池让人们触动且深刻。
类似的固守,并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然而,或许是耐不过寂寞,或许是纸醉金迷太过诱惑。最后大都成为了谄媚、边缘和化的一群。我无从知道看过《挑战主持人》、《文化访谈录》的观众,再见到奇葩说里那个五颜六色的马东时,心里有没有和我一样难过。
那么浮夸哗众的衣衫,应该穿在马东身上吗?
可是,难过又有什么所谓,只要马东和他所迎合的95%不难过就好。
一曲红绡不知数,粗鄙文化当然也是大众文化的一种。更何况,在那遥遥无期的梦想与坚持之后,等待人们往往只是一个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合时宜,识时务,方为俊杰。因此,我们谁也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什么应坚持,什么该放弃。
尽管如此。但在历史老人眼中,能够传承下来的始终是那些经得起推敲与历练的事物。一片巧夺天工的窗棂,一支回肠荡气的歌,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们共同塑造着经典,并成为某个时代的印记。
这大抵也是许知远对于文化传承恋恋不舍的原因之一。这种情愫与老炮儿的执拗是否同出一辙?
具像或许有不同,但本质又何其不相似。
前者是对昔日文化的追崇与思考,后者是对逝去年代的缅怀与眷恋。他们都拒绝与时代握手言欢,拒绝成为人云亦云的大多数。
比起光鲜靓丽的嘉宾,许知远的情商真是聊聊无几。采访蔡澜时的格格不入,面对罗振宇时的尴聊,以及那句破口而出的你真是漂亮啊……
一幕又一幕,真我与套路一路碰撞。心有执念的许知远与形形色色的嘉宾,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探析这个世界。
因此,比起碎片化的快餐文化,没有花言巧语的十三邀显然更引人入甚。
诚然,长得丑是许知远的原罪。可我们不得不承认,唱挽歌的“许知远”已经越来越少,几乎可以用难得来形容。
虽然,他们仅仅是茫茫历史长链中小小的一环,他们终将被时代浪潮而湮灭。可是,他们从朝晖至残阳的路程里,始终没有遗失初心。而人类的明智,早已不再局限于炫耀物质。
但愿,许知远并非十三邀打造的一个人设。
但愿,这不是许知远一个人的绝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