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项羽与刘邦的评论自司马迁起就有明显的倾向性,即项羽虽败,却是令人尊敬的大英雄,刘邦虽胜,却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大无赖。是英雄,却败,是无赖,却胜,何也?人崇尚英雄鄙视无赖,此心理根深蒂固,依此看来,英雄当胜,为何到最后,这位令人敬仰的英雄反落得赠首故人又遭分尸的下场?
依我看,英雄者常常与成功有仇。
为人磊落,坦诚对人,不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这样的英雄,这样的品德往往离失败不远了。且说项羽。项羽为人磊落,故告诉刘邦挑拨者乃曹无伤。此话无一丝一毫的隐藏,坦诚之极,而且还所据实相告他自己是不想到此地步的,他就果然没有什么动作。即使刘邦中途溜走也不恼怒,真是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最后只是为自己树立了刘邦这个大敌。项羽不想对刘邦怎样,并且坦诚相告了,他怎么可能会多转几个弯去想刘邦可能对他怎样。君子的胸怀给了小人施展小人之心的机会,君子离死也就不远了。
中华民族五千年一贯提倡的美德“诚”,却是英雄成功的大敌,这未免太讽刺了。然这恰恰是事实。
反观刘邦。这个到吕家吃酒不带贺礼却公然坐上席的无赖,非但没有被主人打出去,反而把女儿许配给了他。要知道这个女儿,吕公是何等重视,连沛县县令求婚都不答应,竟然给了不名一文白吃酒席的刘邦,这其中人性的深意真不得不令人玩味。
中国人的个性里,一直有欺软怕硬的因素存在。这个软,不是说此人力气小,性格懦弱,而是也可指其人老实,守规矩,不欺暗室。一个太君子的人往往是明里吃亏暗里也吃亏。明里,他在规矩之外多吃多占;暗里,他内心受磊落、坦诚、心底无私的制约,自然不可能容区区之利来玷污,让自己整日于不安之中。由此可见,面对这样的人,只能以守规矩来表示尊重。如果,在小人与君子之间非要作出选择,人们选择的往往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个“得罪”,其实就是“欺”的一种表现。对于小人,不管这个小人身量是如何很矮小,口气是如何怯弱,但依然是人们怕的对象。因为小人如蛇,表面一副恭顺的模样,不知什么时候会掉转头来咬你一口。这防不胜防,如黑暗里的未知,而人们怕的就是这种黑暗里的未知。于是,为求自保,只好欺软怕硬了。
人太磊落太坦诚,往往没有回旋的余地。他不会逢人只说三分话,有十分就说十分,有百分就说百分。这样自然就会让那些在他无余地的话中得知自己命运的人盘算了。无利,则去,有利,则图。而其实,成功往往不在阳关大道的那端,它会蹲在许多羊肠小道的后面,找到它用蛮力是不行的,所谓至刚则易折。是英雄,往往就不会想那么多一二三。因此,走着走着,阳关道的那端可能只是万丈深渊,加上背后有那么双阴森森的小人之手,英雄的末路可想而知了。
记得周立波曾说:人不能总低调,该高调的时候低调,那是跑调。以此言类比,人不能总是磊落,该黑暗时光明,那是违背自然。在这个刘邦多于项羽的时代,违背自然的事少做为妙,顺应自然的事多做才好。
有点意思吧,项羽?你看,刘邦在笑呢。
刘邦之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