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一座城市,总会有那么一条街道,让人怀着深深地眷恋。对于平度人来说,大概红旗路就是这样的一条街道。
上个世纪下半叶,平度开始现代城市建设。开辟红旗路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轰动了全城,更吸引了城外成千上万人们的目光。上城来逛百货大楼,怎么也得来看看这条大街。那时的感觉,街道真宽啊,还分了汽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道与道之间栽了树。“大路朝天,各走半边”,管你咋个走法,各走各的,谁也不妨碍谁。来看过之后,就有了一种平度人才会有的感觉,叫做:场面!一转眼,让平度人感觉“场面”的这条街道,在风风雨雨中已经几十年了,当年来看它的人们,纷纷老去;而红旗路,依然不老,并且还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是这座城市的守望者,是这座城市的根;它的存在,明确地告诉人们,平度城的中心在这里,在红旗路守护的这个地方。
红旗路是有生命的,不信你来看看它的树。几十年下来,不管是法国梧桐还是国槐,当初的小树苗已然成为参天大树。你看那些法国梧桐吧,粗大的树干上面,主次分明,枝繁叶茂----尽管秋冬季节落了叶子的枝条光溜溜的,似乎没了生气------但是东风一吹,嫩嫩的叶芽不久就窜开了。巴掌大的叶子层层叠叠的擎着,在风中犹如一只只挥动的大手,向东来西往的人们致意。国槐树也同样是这里的主角。两种树在一起,相依相守,相得益彰。一个树皮烘黑粗劣,一个皮色光洁青白;一个短枝小叶精干紧凑,一个长条大叶华盖如云。他们像是一对情深的男女,守望在红旗路上。炎炎夏日里,树下人头攒动,车流如织。法国梧桐张开华冠,搭一道绿荫长廊,佑护着来来去去的男男女女。这是红旗路的馈赠,是一年里给每个人都能分派的福利。年年岁岁如此,对这份清凉似乎已经默认,不知不觉间,竟忘了应有的感激。
红旗路是一条有风景的街道,一年四季里,它呈献给人们不同的风姿,别样的风情。春季的万紫千红,夏季的绿影婆娑,秋季的金色长廊,冬季的多彩盛装,无一不是精彩的景致。然而最让人留恋的,还是它的桥。现河桥居东,几经修葺之后,宽阔大气,美观坚实。现河桥是观水的最佳去处。现河在它的脚下,积水成潭,有风无浪,水平如镜。两岸烟柳如云,倒影成趣。河底的芦苇自然天成,每到夏季,蒹葭葳蕤,茫茫苍苍。若是倾盆大雨之后,上游的滔滔洪流下来,看万马奔腾的气势,立时另一番景象了。待到秋风起,站立桥头,远眺树木掩映的现河公园,还有晴空的蓝天白云,顿生在水一方的感觉。荷花湾桥居西。荷花湾是个地标,不仅是红旗路的地标,更是平度城的地标。荷花湾桥建成的时候,曾被人调侃“死水湾子架大桥”,不知是何用意?但是这座大桥成为一座最好的赏荷平台,却毋庸置疑。每当荷花开放的时候,桥上的护栏边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不断。惹人怜爱的是田田荷叶之上,出水芙蓉娇艳的舞姿。在淡淡的荷香里,有情人依栏绵绵细语,尽是花好月圆。那些年照相取景,荷花湾一度被当做平度城里唯一的外景地。除了湾里的荷花、环湾的垂柳、远近的大楼,荷花湾桥本身就是入画的景致。现在,大桥的联通功能虽然一直没变,然而一提起荷花湾桥,首先浮现脑海的还是它的美景,一个几十年不曾改变的样子。
建筑是一条路的符号,而一些特定的建筑,记载着一座城市成长的历史。红旗路见证了平度的城市发展,承载了许多人的记忆。这些记忆,被镶嵌进那些特有的老建筑里,有童年的快乐,有青春的怅惘,有事业的印记,还有岁月的痕迹。在老红旗路上,两旁的建筑西部以办公机构居多,东部以企业为主。它们大多在办公用房后面或者旁边,再附建家属院或者宿舍。这种建筑布局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来设计,就是那种“前朝后寝”式(又叫“前堂后室”)。这样的设计,方便了办公和住宿,保证了办公单位的相对独立性。同时,也使得红旗路不论白天晚上,总是不缺人气。孩子的嬉笑声,商家的熙攘声,不绝于耳。进入新世纪,东段的企业多数拆迁,代之以新的建筑,“前店后室”的建筑格局成为红旗路的新样貌。几年前,荷花湾周围也走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人去楼空之后,那些曾经熟悉的建筑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路走来,座落在荷花湾畔的老文化馆大楼,以及湾东的各机关办公大楼、老县委大院、电影院等等,都已经成为记忆里闪存的内容。土地象一个舞台,总要被人换上崭新的角色。几十层的高楼矗立起来了,昂首俯视着脚下的红旗路,荷花湾显得那样局促。它们是红旗路的新角色,让红旗路有了另一幅模样。红旗路长高了,变长了,新的地标建筑层出不穷。它们会带给下一代人新的生活,新的记忆。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红旗路还会被改写。那些树,那些桥,那些尚存的老建筑,总有一天也会走进历史。然而,它们对红旗路的执着守望,毕竟给了陪伴它的人们以乡恋,给了在外的游子以乡愁。在希望与守望之间,人们总是做着无奈的抉择。乡愁和发展,如同农家屋顶的袅袅炊烟,升起的是莫名的向往,散去的是无尽的惆怅。
或许,我们只是在守望一段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