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朱子学德育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8-13 21:28 被阅读78次

    朱熹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和学统、道统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朱熹一生,主要做的事情是学术研究、著书讲学,他是一个理论家、思想家,其主要著作《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诗集传》等成为新的儒学经典。他对童蒙教育非常重视,认为童蒙教育是日后修齐治平的根本。为此,他还写了《童蒙须知》《小学》。

    《童蒙须知》是一本专门讲述儿童行为规范的书,从衣服鞋帽,到语言步履,从洒扫清洁到读书写字等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都做了具体详细的规定。比如其中讲到,脱下的衣服一定要折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讲话时要语言详缓,不可大声喧哗,每天要扫地,擦拭桌椅,要爱护书本,不能污损等等。

    《小学》则是一本对儿童进行基本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书。书中用具体的故事告诉孩子人性是什么,人伦是什么,如何修身涵养自己的品行,如何读书增广自己的知识。书中引用了大量前人的格言佳语和历史人物的故事,让孩子们从中感悟和学习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

    朱子还把《童蒙须知》和《小学》中的道理抽象出来从哲理的高度用极其精练的语言写了一篇《朱子家训》。首先,它强调的是人的自律。它概括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角色,并告诉你,当你处在某一个坐标时,你应该遵循的基本品格和责任。其次,它教导人们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并通过“禁”“慎”“实行”“作为”来实现。人如果能知道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事应该努力去做,那么,他就可以摆脱粗鄙、庸俗而走向文明和高雅。第三,它提倡对他者的尊重与宽容。这里有如何对待“有德者”,也有如何对待“不肖者”;有如何面对“仇者”“怨者”,也有如何面对“恶者”“横逆”。这是道德理性的反映,它表达了中国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第四,它强调个人与社群、社会和谐相处。《朱子家训》短短317个字,但却给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

    朱子关于童蒙教育的论述,给我们重要的德育启迪。

    从个体层面来说,个人品德建设包括知识学习、情感体验、个体修养、意志锻炼,最终付诸行动。

    品德是稳定的个性状态,但品德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实践中养成。亚里士多德指出,德性不是由自然在我们身上造成的,它是由习惯养成而获得的品性、品质。培育一种特质,需要有这一特质的行为来养成,比如,只有做了关爱的行为,人才能把关爱之感慢慢地培植于身。品格就是这样练成的。

    道德需要教化。从社会层面来说,个人品德建设还需要营造强烈的环境氛围,在共享核心价值基础的共同体中倡导、提升。公序良俗,既需要一个结构正义、合理的制度安排,也需要公民品德和公共精神,需要在制度和程序中起作用的公民素质和责任。社会的规范正是从制度着手,起于制度,而终于道德。通过制度、法治,培养起人们的守法意识,建立起对正义制度的信任,对社会公共利益、行为规范的尊重与敬畏,锻铸出自制、自律精神。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社会化就是在生理和心理的维度上,发展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以社会认可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超越个人的利益而走向社会、关心他人、走向合群、与人合作的过程。超出自我一己之利,从个人价值中走出来,与社会价值的追求联结,服务于更大的价值,是个人走向成熟、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志。

    道德榜样行无言之教,润物无声,富有深深的道德感染力和人格感召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作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楷模,使人们学有目标、见贤思齐,从他们的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提升着社会的品德与境界层次。(18.8.13《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朱子学德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zu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