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班回家毛毛爷爷反应:“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听写生字了,总共听写了27个,毛毛有10个都不会,毛毛还自我感觉良好的说她们班***27个字都不会。”
爷爷很着急。
我的感受是:会写字本身其实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毛毛的心态还可以,不会输不起。
周五因为上完英语辅导班回来已经九点多了,我就没有提写字的事情。
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孩子们把学了的生字都要会写,周六早上,我提议给毛毛听写,她不是很乐意,但是在我的坚持下她很不高兴的答应了,默写的结果是依然有七个不会写,怎么办呢?我按照之前自己记生字的方式让她把每个生字写8遍,她很不乐意,跟我讨价还价,最后答应写5遍,可没写几个字又不愿意写了,写的过程中也一直哼哼唧唧,喊累,不想写......
我意识到自己的大脑盖子在渐渐打开,不行,我开始反思,(积极暂停)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强迫她把一个字写很多遍?死记硬背有用吗?她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能记住吗?如果写字让她感觉痛苦她以后还会乐意写字吗?......
我当时的决定:同意她不写了,下楼玩,但请她和我一起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她记住那些字?
我下午要出去上课,回来后她去上舞蹈课了,爷爷说下午她一直拒绝听写生字......
直到今天下午,她还是很抗拒写生字以及听写,即使爷爷一直很焦虑的在念叨,在要求给她听写,在强调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爸爸因为她不配合语气语调已经高了八度.......
大人们有时候只关注结果!
我在想:她为什么这么抗拒?因为她还没记住,她不会啊!我们在强迫她做她不擅长的事情;她为什么拒绝把一个字多写几遍?她可能觉得这样死记硬背的方式她不喜欢而且还是记不住。
我该做什么呢?看着家里的氛围,作为妈妈,我很心疼她.....我需要做的是先教会她,而且以她喜欢且有效果的方式。
于是我强装镇静的说:“咱们做一些小卡片吧,把你们学的字都写卡片上,你看是你写呢?还是妈妈帮你写?(有限选择)她说她来写,我拿出彩色的便签纸和记号笔,她写完后建议把所有的字都贴在门上,这样她方便看。

整个过程她参与其中,很开心!
贴完后我又建议把所有的字过一遍,于是我们娘俩坐在门前的地上,我来指她来认,我们一起组词造句,造的都是和她的生活相关的句子,“米”是她在幼儿园最经常吃的米饭的“米”,到“足”我踢踢她的脚说就是她的脚丫子,“朵”除了花朵还可以是天上的棉花糖.......
“功”字她还是老记不住,我就建议她把拼音写在旁边,“功夫”“练功”干脆画个正在练功的娃娃吧,她开心的画了。她说这下她忘不了了。

我们又一起嘴里念着笔顺用手在门上把每个字过了一遍,她不会的那几个字我刻意多念了几遍。
我又捂着她的眼睛让她把所有的字在门上写了一遍。
整个过程她都很开心!(情绪安全)
我问她这下愿不愿意尝试着听写一遍?她开心的说:“我要让爷爷给我听写!”
结果以及场景可想而知!
完后她抱起她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她开心的抱着我说:妈妈,我喜欢你想的办法......
孩子只有感觉好,她才可以做的更好!只有能做好她才喜欢去做!也才有更多的信心去做!
当大人用心仔细观察时就会发现,孩子所谓的“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
大人要做的就是把思路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需要态度和技巧上的一些小调整。调整虽小,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主旨是: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当大人肯花时间训练孩子,并且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孩子们就会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并且能想出许多很有创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