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可以送给拥有更好条件的简友们,值得鼓励我们坚持写作!
我们这里回族女人的生活状态就是一直在奔走,睁开眼就忙东忙西,要种地、喂牛、养羊 、伺候老人、看顾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农闲时还要去打工贴补家用,苦吗?肯定苦啊。这些劳作之苦也算不得什么,可心灵的孤独是我所不能忍受的。 ——马慧娟
在一个演说节目上截选上认识了马慧娟,一个回族农村妇女,一个被丈夫和村里人称为“玩手机”的女人,一个把手机当做写作工具的草根“拇指”作家。
出生在宁夏回族农村的马慧娟,从小爱读书,因为当地生活匮乏,她和周围大多数的女孩子一样,没梦想可言,早早失去上学机会,二十岁就嫁人了。对爱读书的她而言,一切的梦想都在婚礼的那天破灭。
接下来就是两个孩子的出生,丈夫常年会出去打工,一个人耕作了八亩地。日复一日,她已经身心疲惫。作家、诗人笔下田园的诗情画意,在她的眼里只是无尽的重复与劳累。而相比劳作之苦,心灵的孤独是她所不能忍受的。
在她一篇《我哭泣的不过是一只羊》文章中描述他们当地人杀羊的过程后感叹,“而我哭泣的不过是一只羊。果真是这样的吗?我有些怀疑自己。”
还好她找到了她的希望。
自从有了手机,她的生活由黑白变成彩色。她是村里第一个上网使用手机的,把通讯工具当做自己的写作工具,劳作之余写东西,发到QQ空间。
于是,打工间隙,她坐在田间地头写;做完家务、喂完牛羊,她坐在自家屋檐下写;有时灵感上来,三更半夜她趴在炕头上写……文字也从几十字的“说说”发展成几百字、几千字的随笔和散文,每一个字都是她用拇指在手机上摁出来的。
尽管这样辛苦,但生活还是困难重重。
没流量不敢多写,得控制字数。
一个农村女人一天到晚低头看手机,闲言碎语很多。
摁坏了7部手机,被家人和村里人说成不务正业,称她为“玩手机的女人”。
生活的确不是因为看到希望而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
因为她坚持写的文章,跟外面世界有了接触,她生活中的惊喜与感动不断。
一位湖南的大姐3年来每年为马慧娟充1000元话费,只因不想她“怕付不起流量费而不敢写”;一位江苏网友给马慧娟寄来2部手机,只因她手机坏了一个月没有在QQ空间更新作品;还有网友给马慧娟寄来各种各样的书籍,只因她说“这里借书比借钱难”……
直到2014年底,因为网友帮她投稿,文章第一次在《黄河文学》上发表,编辑部发给她稿费930元。从此丈夫的态度有些转变,允许她在不劳作的时候可以“玩”手机。所以她也不用再背着家人偷偷摸摸的看书和“玩”手机了。
这个从未离开过宁夏的女人,怀揣这样一个梦想:
“想有一天能自由地行走,希望有一天能通过写作走出这片黄土地去看看。”
如今,马慧娟已在《黄河文学》《朔方》等文学刊物上发表散文20余篇,成为当地有名的草根作家。她靠自己的力量,第一次离开了农村,来到了北京,登上了电视演说舞台,用她最朴素的语言打动了观众,赢得了喝彩。
她感谢农村生活,给了她创作灵感。
当然她也知道,自己继续会为生活奔波,但写作一定会坚持下去!
所以,我也会,简友你呢?
~END~
若喜欢,请给个赞或留个言!
记录,看见自己,是为看见更多;看见更多,才能看见更好的自己!
个人微信公众号:只为看见更多(Self-se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