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哲思
解读《自卑与超越》——神秘青春期,躁动的青春敏感的心

解读《自卑与超越》——神秘青春期,躁动的青春敏感的心

作者: 君子九思焉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18:11 被阅读11次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而神秘的时期,它让成长中的孩子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令他们感觉自己走到了生活的最前沿。以前生活方式中未能发现的错误,可能也在这一时期露头,这些错误越来越大,大到无法再被忽视了。

    图片来自网络,致敬作者

    无法忽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对于每个年轻人来说,青春期首先意味着一件事:他们必须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

    许多青春期行为都出自对展现独立性、与成人的平等,以及成就男性或女性气质的渴望上。

    这一行为的走向取决于孩子们对所谓“长大”的理解,如果“长大”意味着挣脱束缚,他们就会反抗一切限制。

    曾经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忤逆,让人不解。其实,他们的态度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这些听话的孩子显然一直对父母心存不满,只是直到现在,他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和力量,才感到可以公开对抗。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独立,如果父母在这时还像以前一样监管他们,他们就会激烈的反抗。

    这样的争斗会滋长出敌对情绪,就会出现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场景。

    除了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在青春期也有很大变化。

    这一时期,孩子身体的所有器官都在成长发育,个子长的越高,手和脚也长得越大,灵活性却可能跟不上。

    他们就需要训练去增进协调性,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遭到嘲笑,他们就可能会真的变得笨拙。

    内分泌腺在这时也变得活跃,男孩开始长胡子,声音变得低哑,女孩的身形也丰满起来,具有更鲜明的女性特征。

    图片来自网络,致敬作者

    对于成年的挑战

    对成年生活准备不足的孩子,在面对职业、友谊、爱情和婚姻时会惊慌失措,他们对以后是否能应付这一切没有任何信心。

    在极端案例中,这样的个体完全无法适应生活中的任何问题,也没人能理解他们。

    他们不愿看到别人,不愿说话,也不愿听别人说话,他们不工作也不学习,退缩到一个幻想的世界中。

    这就是精神分裂症的状态,一种诞生于错误中的状态。

    如果当初可以给这样的孩子以鼓励,指出他们的错误,并为他们指引一条更好的道路,这是可以治愈的。

    必须从更为科学的角度客观分析,并看待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不是从他们的个人逻辑出发。

    青春期的问题

    被宠坏的孩子

    许多青春期的“失败者”在童年都是被宠爱的孩子。他们习惯被宠着,但长大后却发现自己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于是感觉生活欺骗了自己,对不起自己。

    留恋童年

    有一些年轻人会表现出想要停留在孩提时代的倾向,他们甚至模仿婴儿咿咿呀呀说话,喜欢和比自己年幼的孩子玩耍,假装自己可以永远稚气下去。

    小偷小摸

    在更严重的案例中,孩子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他们干了坏事,却没被发现,就更加会觉得自己足够聪明,肯定可以再次脱身。

    神经质行为

    对于不那么活泼和外向的孩子,逃避的捷径则是神经质,许多孩子正是在青春期开始患上官能失调和神经性疾病。

    在个体面对社会问题却没有准备好用社会方式应对时,神经质症状就出现了,困难让人压力重重,青春期的生理体质对这些压力的反应特别敏感,所有器官都可能被刺激,并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

    矛盾的期待

    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形势逆转,那些被赋予厚望的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上遭遇失败,而那些之前看来资质平庸的孩子开始超过他们,并展现出出人意料的能力。

    那些原先看来前途无量的孩子,也许害怕让人失望,从而背上了沉重负担。

    只要得到支持和赞赏,他们就会继续向前,但到了需要独自奋斗的时刻,他们就会丧失勇气,放弃挑战。

    而另一些人也许会受到新获得的自由鼓舞,看到了实现自己抱负的阳关大道。他们满脑都是新想法和新计划,创造力爆发,对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兴趣勃发,热情洋溢。

    对这些勇往直前的孩子,独立意味着不是艰难与失败的风险,而是取得成就与做出贡献的更广阔机遇。

    寻求表扬和赞许

    早年感觉被轻慢或被忽视的孩子,现在与同伴建立起较好的关系后可能希望自己终于能被别人欣赏。

    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赞扬的需求如饥似渴。男孩儿对表扬的关注固然相当危险,许多女孩儿更是缺乏自信,只有在别人的赞扬和欣赏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图片来自网络,致敬作者

    青春期性欲

    一个人对异性的态度在四五岁时就已经开始形成了。

    父母在触碰孩童时必须多加小心。父母和孩子间温暖的拥抱和亲吻没有问题,只要没有不恰当的激起孩子的生理反应。

    而且父母不应该向孩子不断的灌输不必要也不恰当的性知识。

    许多成年人似乎对性教育充满热情,担心孩子们在无知中长大,过早过多的给他们讲述,这其实是一种不恰当的方式。

    最好是等到孩子对此感到好奇,并想要了解相关知识的时候,再进行性教育。

    男性钦羡

    许多娇生惯养的女孩儿会发现自己难以适应女性角色,她们的文化中仍然经常存在男性高于女性的想法,于是这些女孩儿便讨厌成为女人。

    她们身上体现出的,就是所谓的“男性钦羡”。

    表现出“男性钦羡”的,也并非只有女孩儿,所有将男性气概看的过高的孩子,都会将成为男子汉当做理想,并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强到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期待青春期

    将人类发育的某一阶段赋予重要的个人意义,并将其视作关键的转折点是普遍现象。

    青春期就被赋予了这样的意义。

    然而,这个阶段其实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它仅仅只是生活发展的延续,其所呈现的现象也并不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的是个体期望在这个时期得到什么,是他们赋予这一阶段的意义,以及去学习如何面对。

    青春期来临时,孩子们常常受到惊吓,表现得如临大敌。

    他们所担心的根本不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而是社会环境要求他们对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改变。

    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他们将青春期看作一切的终结,他们所有的价值都随之而去。

    他们不再有权利去合作与奉献,没人再需要他们,所有青春期的问题都源自这类情感和担忧。

    如果孩子学会将自己看作社会成员中平等的一份子,明白自己贡献社群的责任,特别是学会将异性视为平等的同伴,青春期会给予他们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他们将能够独立自主地寻找解决成年生活问题的答案。

    解读《自卑与超越》——神秘青春期,躁动的青春敏感的心

    人为什么会犯罪?是遗传还是环境的改变?个体心理学是否能找出答案?
    敬请期待下一期解读——犯罪及其预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自卑与超越》——神秘青春期,躁动的青春敏感的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vs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