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整理电脑,发现娃爹随手拍的一个视频:宝宝从玩具堆里找到一个小熊,兴致勃勃的跑来送给我:“妈妈,小熊!”
坐在旁边的我盯着电脑,敷衍的告诉他:“乖,自己玩。”
老公有点幸灾乐祸的凑过来:“总说我陪宝宝不专心,你这可是铁证如山吧。”
不禁汗颜,这一幕我完全没有印象,更诧异于自己竟然会用这样糟糕的方式回应孩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许还会固执的认为我爱他,倾尽全力、毫无保留,适用于任何赞美母爱的词语。
重新审视这个时刻自己的爱:满地的玩具、心不在焉的妈妈、聊胜于无的陪伴,如果说这就是爱的呈现,那么所谓对孩子的爱,可能更多的只是我“以为”我爱他。
宝贝很喜欢《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每天睡觉前都会从一大堆绘本里翻出来:“妈妈,讲!”
这是个很简单很简单的故事。
栗色小兔子用自己笨拙的表达方式不断告诉大兔子:我很爱你,有那么那么爱你;大兔子总是能够用更巧妙的形容和更聪明的方法,告诉小兔子他更爱她。
讲完故事,宝宝也总要用力的张开手臂,“妈妈我有这么这么爱你。”
陪他做游戏,他凑上来仔细研究我的眼睛,“妈妈眼里有个宝宝。”
看到我腿上被蚊子咬的包,他跑去拿药膏来给我,然后指着自己小胖腿半安慰半是愤愤:“坏蚊子,咬完宝宝咬妈妈,打死它!”
出去参加课程,奶奶告诉他妈妈星期天就回来,不识字的小朋友每天都要踩着小板凳,伸手指着高高的挂历上大声说:“妈妈星期天就回来啦!”
……
出差时间稍微长一点,心急火燎赶回家,他变得有点害羞生疏,把脸藏在奶奶背后偷偷看我。
我抱起他亲亲脸颊,问他:妈妈可想你了!你想不想妈妈呀?
我不停的告诉他我多想他,小家伙只是扭来扭去的笑,就不接话。
我说,小坏蛋,都不知道想妈妈。然后就从包里翻出绘本来给他念。念着念着,小朋友就贴着我,贴得越来越紧,然后不断抬头看我“妈妈!”“妈妈!”
他撅着屁股从玩具堆里翻了半天,翻出珍藏的饼干塞进我嘴里,“妈妈吃饼饼。”这大概是两岁的他认为全世界最好吃的东西,所以咬了小小的一口,剩下的郑重的珍藏起来送给妈妈。
在小区遇到邻居寒暄了几句,宝宝突然很大声的说:“这是我妈妈!”我们吓了一跳,邻居哈哈大笑:“好的,我知道是你的妈妈。”
他像栗色小兔子一样,毫无条件的认真表达着他小小的、全部的爱。
我给他买漂亮的衣服、有趣的玩具、各种各样的启蒙书本,像大兔子一样,用成人可具象的价值评估我更爱他多一点。
他的爱,没有附加条件,不因为我的身份、工作、外表而增减半分,只是因为我是他的妈妈而骄傲;
我的爱,总是有他要更聪明、更能干、更讨人喜欢的种种期望;爱着他,却也羡慕另一个小孩眼睛更大,也会因为他比别的小朋友多认识几个字沾沾自喜,会因为他把刚刚换上的衣服弄脏而恼火。
很多时候,他对我说的是最简单的:“妈妈我爱你。”
更多时候,我对他说的是:“宝宝,你要乖,要听话,大家才会喜欢你。”
下面是我们11期的宝妈组织的家庭会议摘录:
第二个话题:说出自己喜欢对方做什么事的时候。宝宝又是第一个举手抢答的:“我最喜欢爸爸和我打篮球的时候,我的心里会很开心。我最喜欢妈妈写日记很认真的时候,我的心里也会为妈妈开心。”
嗯,这个听起来可真不错呢,哈哈。我和宝爸也被宝宝带动起来了,也积极的发言。
第三个话题:说出今天最开心的事。宝宝好喜欢抢答:“我今天放学的时候和同学玩陀螺的时候最开心。”此时此刻,全家沉浸在这种幸福的时刻,我和宝爸也说出了自己今天最开心的事。
第四个话题:说出希望对方进步的一点。宝宝说:“我希望爸爸可以少说脏话,虽然现在说的少了,但是我希望爸爸再进步一点,因为爸爸说脏话的时候我心里就会不舒服,有时候会很难过。”
“我希望妈妈可以少催我,妈妈催我的时候我也会不舒服,我心里会很烦躁,我不喜欢这样。”
太棒了,宝宝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了。我和宝爸对看了下,都肯定了宝宝,并决定以后会改进。我和宝爸也各自说出了希望对方进步的一点。
第五个话题:把自己今天的情绪说出来。这次是我和宝爸先说,接着宝宝说:“今天和同学玩陀螺我很高兴,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很兴奋,今天我穿鞋的时候妈妈催了我一次,我很烦躁。”
每次交谈,都是一次交流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父母对孩子“高品质陪伴”的过程,高品质陪伴就是“切身参与进来”的陪伴。
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度,是爱孩子的最高体现。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说过:“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会带来幸运。”
陪伴质量高的家庭,孩子的内心是富足喜悦,自信充盈的,孩子未来选择人生的机会就越多,眼界自然也就变得开阔,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宽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