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沙洲.雄关

作者: 波拉利斯_sutong | 来源:发表于2017-08-21 11:40 被阅读0次

    序篇

    或者,可以从一枚埙开始......

    “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

    听到埙的声音,会觉得很重,很沉,像从很久远的地方飘来,将心神锁住,如果绵延的大漠配这样一曲,走着走着,像到了天边,渐行渐远,便随风化去......

    还记得“怒剑啸狂沙”里面的风沙,姬神的舞鸟穿透碧蓝的长空,穿过无垠的黄沙,伴着送嫁的驼队和艳阳中鲜红的嫁衣直抵人心......

    金城掠影

    兰州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也有一说是筑城时挖出了金子。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 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是历史书上会记载的内容,而在当代作家陈运和的笔下,则是这样的文字,“遥远往事,征西的汉将,奔东的番商,甚至取经的唐僧,无不坐牛皮浑脱由此渡河而去 ”。人与自然的角力中,有种苍凉与厚重,这是我看到黄河第一桥碑文时的感触。

    因为只是借道兰州转而去敦煌,在这个省会城市呆的时间不算长,在白塔山山巅俯瞰金城,倚着中山桥看母亲河的别样风情,在张掖路倾听兰州的“市声”,透过清真寺领略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

    只这些点滴,也足以让我感受这个城市的魅力,而在心尖,最最暖意融融的,是朴实真挚的民风,感到安全与信赖。也会有寻根溯源的感觉,毕竟第一次看到母亲河,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处呢?到过三星堆,所谓的为华夏五千年文明赋值的地方,再看到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悠悠千载,茫茫人海,迷离的时光,共谁徜徉而安然无憾呢?

    佛国千佛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这就是飞天。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举世无双的文化遗产,在千年的光阴流逝中,精美的壁画和塑像承载了当时工艺的精华,记载了民风民俗,传承了佛教文化的脉络,今天,哪怕是如我一般不甚了解的游人,也会被震撼,被卷入,仿佛回到那个年代......

    木骨泥塑,重层壁画,经变......听了才知道从北朝开始,接连几个朝代的描绘,才有了这样一番图腾。据说很多洞窟都是以前富人们或者当地的统治者修筑的家庙,特别是曹氏家族,历经百年之久。

    信仰借着工匠之手传承,在覆斗顶上如流水线般悬腕而绘。常常会想,古时条件恶劣,科技不发达,可是,那时候的人们做出来的东西却能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千年万年,心意最久,由心而发的东西,凝成念,凝成愿,苦其心志也要完成,这是血脉里不变的坚持,所以,古往今来的文明古国里,只有咱们华夏文明不曾断篇,我们的文明也许不强势,却在柔韧的坚持中绵延不绝,又会想到易经,想到源流,想到我们的生生不息......

    可是,藏经洞现,五万多经卷各自天涯,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实呢,我们的文明从来博大兼容,从上古便有了炎黄的合流,我们没有专利,哪怕最最包罗万象的易经,也可任人予取予求,全人类共享,是这种或无私或各安天命的思想让我们流失了太多太多文明的载体么? 还是遗憾,遗憾于当时政府的昏聩,遗憾于没有慧眼识珠的大人物,于是流失,于是散落,更甚者,将仅存一分多份,只剩残篇。一切都在因果中,一切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需全然接受,没有分别,没有喜恶......只是,真的可以做到么......

    鸣沙月牙雅丹

    “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泉映月而无尘”......这么多美好的形容,加上我对沙漠的一贯神往,前往这两处景点自然是热血沸腾的事了。

    奇观在眼前,除了震撼当然还是震撼,不过,赤脚踩着绵软的细沙,看着眼前的绿洲,我的脑筋还是拨空想到一个镜头,茫茫沙漠中渴了数日的几个同行人终于见到一片绿洲,之前因为口渴几近疯狂,将双手在沙堆里磨擦饮血的汉子,狂乱的奔进了水中,女子双手捧起水,喝得也不斯文,只有僧侣,轻轻荡开水面,单手捧了一捧,静静的喝着......至今难忘的一个镜头,淡定的气度令人折服......

    有一种情结,关于流浪,关于自由,漫漫黄沙,孤身一人,何处才是归途?越孤单的行程越显出壮美,也越凸显找到陪伴一刻的幸福和命中注定,因为,将是心灵的共鸣......

    几乎瘫软的跌坐在山巅的黄沙上,力气真的已经耗尽了,心志却出奇的清明,光晕中的我好像已经穿越了时空,在飘渺中看着落日一丝丝消失于天际......

    雅丹亦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沧海桑田的变迁,成就了这魔鬼城的地貌,无论是人力还是自然之力,洞刻于心便是瑰宝......

    阳关玉门雄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天下第一雄关......

    阳关的烽燧,想到狼烟四起, 通关的文牒,想到远赴西域的驼队,大自然恢弘的力与美,人力的隐忍与滴水穿石,这条浸满血泪的丝绸之路,镌刻了一段大漠的盛衰兴亡史,无论是抵御外敌还是通商互市,历史便是发生,流传,古人眼里的艰辛,今人眼里的传奇,仿佛魅惑的吸引力,引人入胜......

    古人的智慧其实惊人,阳关玉门各守南北,守住水源,二者和敦煌是三角之势,互成犄角,同气连枝,一旦战起可相互援助,东有倚靠,再在西方修筑长城,便可铜墙铁壁,保卫河山,边陲虽是艰苦之地,若不是将帅士卒不畏艰险,也不会有盛世太平......

    直到明朝,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兴起,古丝绸之路便渐渐衰落,以至于嘉峪关的修筑已将敦煌弃如敝履,算是关外了。盛衰之机自有天意,阳盛阴衰,阴盛阳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太极阴阳永远转换不息。嘉峪关自修建,从未被攻破,凭借十二道防御体系,第一雄关之位不可撼动。只是,面对闸道以外静静尘封在一片黄沙之下不见踪迹亦不敢轻易发掘的遗址,唯有感叹而已了,就像曾经的楼兰,也消逝于历史长河里......

    尾声

    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没有不会写完的文字,不过既济过后便是未济,“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旅途就是未完成,我们在路上,“运势不通,诸事不能如愿,宜由小及大,稳步进取,要耐心去突破难关,则终可成功”......

    一个结束也是新的开始,感叹大自然的神力,更感佩用心血铸就传奇的人性之美,漫长的岁月长河,我们太微渺,但人们靠生生不息的传承在自然面前不再显得苍白无力,我们有我们的方法,所以,我们有我们的传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城.沙洲.雄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jc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