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百味时光随赏中国传统文化
感悟《论语》(1.14)//(十四)安贫乐道 修身正己

感悟《论语》(1.14)//(十四)安贫乐道 修身正己

作者: 书生琅琅1 | 来源:发表于2018-09-23 21:44 被阅读1次
《论语》

【学而第一】(1.14)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舒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感悟】

一、安平乐道

一个人应注重精神追求,不追求锦衣美食,不追求住豪宅,开名车,因为“饭饱思淫欲”,因为对豪宅名车的追求,容易使人虚荣奢侈。而一个志向于学习,有学问的人,也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物质的追求上,若在物质方面追求的得多了,精力集中在追求物质上,则在精神层面,学习方面肯定就少了,要做最好的自己,就不要一味追求物欲,而要集中精力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学习上。

二、少说多做

都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可见口无遮拦是多么的有损自己的德行和形象。而正确的做法就是把语言转化为行动,多做事少说话,要谨慎自己的语言,避免自己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敏于事”,也说明自己对专业知识谙熟,掌握了本职工作的技能技巧。“慎于言”,也会免去言多必失的祸患,许多家庭矛盾,办公室矛盾,都是因为没有“敏于事而慎于言”而造成的,所以如果我们少说多做,就会避免许多矛盾的产生,也会为自己的赢得更好的学习环境。三、修身正己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要求我们在源头上亲近有道德的人,以免自己沾染恶习,并用正确的知识和道德来匡正自己的言行举止。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达到一个最好的自己,从而从根本上整顿自己,从源头上清理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小故事】                安贫乐道

孔子有三千余学生,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门生之一。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满意。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颜回,字子渊,也叫颜渊。有一次孔子推心置腹地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指: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这是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还有一次,鲁哀公开诚布公地问孔子:“你三千多学生谁学?”孔子实事求是地回答说;“颜回学。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论语》

相关文章

  • 感悟《论语》(1.14)//(十四)安贫乐道 修身正己

    【学而第一】(1.14)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读书

    “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

  • 《论语》撷英一一修身篇(十四)

    《论语》撷英一一修身篇(十四) 包银平 《论语》博大精深,循循善诱,亲切易懂,生动形象。...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修身为正,正己化人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修身为正,正己化人

  •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读《论语》感悟(十四) 原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书中译文: 孔...

  • 白鹿原|鹿子霖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文|李丑丑i “读书原为修身,正己者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 part1•...

  • 陈忠实经典文学语录节选

    “白鹿原上有白鹿,世间再无陈忠实” 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

  • 一七令·人(新韵)

    人。 淳朴,斯文。 执己念,报佛恩。 安贫乐道,养性修身。 丹心抒尺素,墨笔绘乾坤。 隐世淡泊明志,参禅证悟拂尘。...

  • 2022论语分享第275篇:物质条件不足,也要想办法学习

    【论语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 【释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悟《论语》(1.14)//(十四)安贫乐道 修身正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mq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