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困扰我的是,想到了,说不出来或者说不准确。意识到了,落实到笔墨上还要有一段过程,这个体会,古人早就有而且说的到位,孙过庭《书谱》所言:心之所达,不易尽于明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笔墨。再一次,被古人折服!2019.8.31
2020.10.16补记
书法在古代(相对我生活的时代而言,比较宽泛)已经登峰造极,书写的法则已有系统性建立,年年相传,口传心授,原碑原帖字迹虽静止,但仔细观察行笔有路径,上下左右,最不好看清的是空中走笔,耐人玩味。称呼有变,比如“永字八法”,称“点”为“侧”,后者比前者意思丰富,即“三角一肚”。称“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即“竖”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e),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