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刚出生时,我就买了很多育儿书,看过之后有了一点育儿的小想法,尽量将书中所讲的方法带入育儿生活当中,每天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哪句话哪个行为破坏了孩子的天性,对他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太过教条,把自己弄的身心疲惫,最终也没有坚持下来,渐渐淡忘了一些育儿技巧,也正因为淡忘技巧之后,我不再教条,也慢慢摸索着与儿子的相处之道,却也朦朦胧胧不得要领。现在儿子三周岁,处于只要不睡觉就停不下来的时候,口不停,手不停,脚不停,想法也一个接着一个停不下来。没有看《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之前,我满心焦虑:
不跟小朋友一起玩,不合群怎么办?
不礼貌怎么办?
附近一放炮就吓得直往我怀里躲,胆子小怎么办?
……
诸如此类问题,整日在我的脑袋里转来转去,也去搜索过针对性的育儿技巧,可惜实际操作起来,永远会有一个条件或者理由让我看来的“完美技巧”变得面目全非,效用为零。
我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答案,今天看完《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后,我霍然开朗。
比如说自由
在当下中国,由于我们多年来热衷于讲纪律,讲严格,所以“自由”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词。尤其在教育上,人们错把控制当成教育,却不知每一种控制,都是一条或粗或细的绳索,天天往孩子身上缠绕,导致孩子心理功能失调。被捆绑的孩子,他们最终变心理失序,懦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刻板狭隘,等等,都是有可能出现的症状。(《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原文)
而家长控制孩子,大都是家长潜意识里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成长为自觉自爱的人。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给孩子自由与信任,他会以他高贵的尊严回馈与你。
书中有个案例,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很爱吃糖,孩子妈妈既担心孩子牙齿问题,又担心会发胖,就严格控制孩子每天只能吃两颗糖,并担心孩子趁她不注意自己拿糖吃,就把糖罐放在高处,结果孩子每天一醒来就要吃,很快吃完定额,之后一整天都惦记着糖,也不开心,后来小家伙聪明的自己找个小板凳拿到了糖,一下子吃了很多,留下了大量“犯错”证据。
妈妈没有就此发火,直接拎过来教训一顿,而是反思了自己的做法,没有揭穿小家伙的错误,而是诚恳向孩子道歉说:你这么爱吃糖,可妈妈每天总是忘记主动拿糖给你吃,宝宝就得天天追着妈妈要糖,这样不好。以后这样吧,宝宝自己管糖罐,想什么时间吃糖,就自己去拿,好不好?孩子一听,当然高兴,说好。
于是妈妈数了数剩余的糖,二十颗,每天两粒,能吃十天,吃完后妈妈再买,跟小宝贝约定规则后,就彻底将糖罐交给孩子,不再过问。
结果怎样呢?
孩子严格按照约定,每天只吃两颗糖,并且因为糖罐归自己管,每天都很开心,也避免了偷拿这个坏习惯。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家长把管理糖筒的权力从自己手上移交到孩子手上,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小事件,却是一项教育大事件,它告诉孩子,你不必是家长的“臣民”,你是自己的主人。(《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原文)
再说自然
现在互联网时代,杂七杂八的信息越来越多,如何让自己活得智慧,如何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不迷糊,其实有时不需要学富五车,只要让心态回归自然,回归常识就可以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原文)
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不盲目焦虑,不盲目干扰。
不要听说“别人家的宝宝”八个月不到就会爬了,就焦虑自己家的都九个月了怎么还不会爬;“别人家的宝宝”两岁不到就能流畅清晰的说话了,自己家的都三岁了还口齿不清,于是怀疑自家宝贝是不是有语言障碍……
遇到这些情况,不用焦虑,因为焦虑没用。
也许只是单纯的发育早与发育晚的原因,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都是八个月会爬。
更有可能,是家人的好心办了坏事,干扰到宝宝的自然成长,比如因为卫生问题限制了宝宝的爬行,又比如不耐烦孩子磕磕绊绊的表达,不等孩子说完,你替他说了,减少了说话的锻炼,甚至阻止了孩子说话的欲望。
所以,当家长怀疑孩子出问题时,在训斥之前先冷静,反省一下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是否走上了岔路。
就说专注力,人人都知道专注力越高越好,家长也希望培养孩子专注力,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专注力培养就会出现各类训练方法,确实有很多看起来很好的方法,效果怎样我不清楚,因为我几乎没有训练过孩子的专注力,只是尽量注意吃饭的时候不看电视,不玩玩具。
尹建莉书中写到:培养孩子专注力,这是个伪问题。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
最后说爱
我对书中一个小案例印象深刻:
女孩喜欢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但女孩屡说屡犯,家长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女孩便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小孩大人经常纠结在此事之上,弄的很不愉快。
尹建莉建议,妈妈何不找个机会和女儿一起将扶手打扫干净,在保证女儿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她那样下楼,又有何不可,既不会弄脏衣服,又给女儿很好的上了一堂公益课,一举两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