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通过三门峡农村小规模互加教育联盟群,义马新区邂逅了沪江,从此走上了互加教育之路。
与专家们相遇一 、互加初心,坚定笃行。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大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人数有缺口,大部分课程开设不齐,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艺术性课程。同时,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学内容很容易和时代发展脱节。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禁要问:农村孩子的素质教育到底该从何做起?教育均衡该从何抓起?农村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对这些问题我们并没有停止思考与探索,比如定期举行教师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艺术教师下乡支教……这些方法确实能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却很难解决实质性的问题,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落后在哪里?201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了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指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2017月1月10日,“互联网+教育”也被写入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而在2017年之前,很多学校的班班通设备还仅仅是用于播放课件、播放教学光盘的工具。链接网络优质资源?谁想过?
然而落后并不等于滞后,与沪江的相遇使中心校领导夜不能寐:为什么我们不能将优质资源链接到教室中、链接到老师心中、链接到学生生活中呢?教师人数有缺口,可是网络上有专家呀!教学点分散,做教研不方便,可是互联网就是心联网呀,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将分散的教师在网络中聚集在一起,做大的教研报团取暖,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平台呀!做“互联网加教育”的信念已悄悄地在以王新仓校长为领导的中心校团队中坚定起来!
与专家们讨论二、我们应该怎么做?
面对新科技、新技术、新理念,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经过思考与讨论,我们决定:
1、顶层设计,全员参与:
中心校整体设计,各校教师全员参与。不想让任何学校、任何教师因一时的不理解或畏难、懈怠心理而掉队,错失机遇。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这一决定无疑是具有前瞻 性的。因为,在刚推进的时候,有些教师觉得这是在给自己增加压力而存在懈怠心理;也有些教师认为自己年龄大了,玩不了这种高科技的东西;还有些教师在怀疑这只是些花架子的东西,对教学没有帮助……然而,经过操作、学习,老师们发现,CCtalk操作起来,跟微信、QQ一样简单;看了一些课程,老师们直拍案叫好,迫不及待地要把好的课程推荐给学生。
当梁沟学校的张冬艳老师和张团正老师聊起“彩虹花和阅课”里的诗歌、诗词、阅读的时候,禁不住感叹:咱的学生太需要这样的课程了,没有什么能比阅读更能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没有什么比诗词更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了。张团正老师还说“别说是学生,就连我都想看这样的课程,真是学无止境,还好没有掉队。”——而张团正老师已经五十岁了。
交流分享2、基本历程,步步为营:
在互加的道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从二月下旬接触CCtalk以来,新区共召开相关会议25次(其中各校汇报工作5次,推进会5次,下校了解收看、档案整理2次,与洪阳中心校交流2次,专家线下讲座1次,深圳学习1次)每一次会议都凝聚着新区领导与教师们的心血:推进会给各校领导鼓足了干劲;汇报的过程中,各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下校了解各校情况更有利于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与洪阳中心校下属学校进行交流研讨,共同寻求适合农村小规模学校互加工作的新路径;深圳学习,领略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更是让老师们深受震撼:真是久在樊笼里,复得反世界啊!
推进会、档案整理交流会从4月6日起,线上讨论14次(其中专家讲座2次),每周1-2次。由文字讨论→语音讨论→-视频互动。参与讨论收看人数一般在80人左右,最多达到170人。
工作室内的讨论一开始的讨论由中心校组织,逐步将新区教师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后来放手交给各学校组织讨论。微信群里的讨论由千秋学校带了一个好头:有序的签到、积极的发言、迅速准确的档案资料归类、浓厚的讨论氛围。而在这背后,是董校长对这次讨论的精心策划,反复的斟酌与讨论。
然而,我们并没有止步于此。5月17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商丘市王二保小学李志磊校长在义马新起点网教平台为我们分享“网络化教育在村小的尝试”,在分享的过程中,老师们在讨论区里积极发言讨论。李校长分享结束后,由李晓霞主任主持新区的老师们尝试上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免不了紧张,但由文字讨论到语音讨论,这无疑不是一个新的突破。
在此之后我们便策划一次视频讨论,6月7日,新区中心校的互加工作总结便由第四小学张红红老师主持,在义马新起点网教平台进行视频直播。直播过程中,张红红老师的组织应变能力使会议进行得有条不紊。每一位参与老师都能够熟练地边播放课件边进行熟练的讲解。想一想一开始的陌生与羞涩,现在的娴熟与畅所欲言难道不是教师们的一种成长、互加工作的一个突破吗?
3、成立新区名师工作坊:
a. 目标:争取建成旗舰店。培养管理团队,打造层级名师,搭建活动载体,丰富互加内涵。
b.工作坊微信群成员98人,有领导、导师、先行者、新区教师。
c.专门成立讨论筹备组群,研究商讨讨论方案。
d.讨论内容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课题引领。(目前,互加课题三门峡市立项1个,省厅级立项1个,推荐到三门峡候选省课题2个,备选下一阶段课题2个)
王菲老师分享经验4、网络三通工程基本完成:
(1)宽带网络校校通,多数学校已有专线,全部学校能上网;
(2)优质资源班班通,各班多媒体已连接互联网,下载沪江平台;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新区教师已全部参与。
下一步要把前两项维护好,第三项规范好并引向深入。
三、 主要收获
1、 教职工精神状态明显改变:态度由陌生被动观望到积极主动参与。咖喱老师说“教育扶贫应当由物及人,从着眼于款项和物资捐赠转型至激活乡村教育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基于互联网的普惠性为乡村打通信息渠道,长效地链接优质资源,并且这个过程一定是低成本、低门槛、可持续、可复制的。同时,乡村教师不仅止于授课者的角色,更是成为乡村教育的枢纽,链接资源供需双方,成为资源的链接者。从这个角度来说,乡村教育的脱贫,一定在于乡村本身。”一点儿没错,乡村学校的改变,靠的只能是乡村教师的改变,而现在,我们的教师正在改变,我们的眼光正在放眼世界,我们的脚步正在踏向未来……
2、 学校团队意识明显加强,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在互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们不断地提炼、分享与沉淀,我们的老师们已能够熟练地运用美篇、简书、课件、课题、微课、语音、视频等先进工具与全国各地的教育人分享交流。在此过程中,老师们的组织能力、迎检意识、表达能力、教研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3、 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有所改变,双师课堂正在形成,翻转课堂试点增加。老师们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链接人、助学人,
4、 互加成就教师,留住有根学生。
在互加的道路中,我们培养了人才、发现了人才、激励了人才。
首先是发现了一批直播教师人才,比如李晓霞老师精心准备的“作文写作”系列课程、妞花芳老师的系列配套课程……
我们培养了大批负责任有思想的助教老师:有细心和耐心,善于从学生的细小言行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张冬艳老师和高瑞老师;善于总结和提炼的曼霞老师和余璐老师;学习型助教马艺敏和李倩老师……
助教工作,没有一个可以直接套用的万能模板,这个过程需要老师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们会组织教师们及时分享自己的经验,相互学习,相互参考与借鉴。比如张冬艳老师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启发引导孩子们学习;高瑞老师善于捕捉孩子们每一个可爱的镜头,再根据学生的照片给自己写一句诗歌;曼霞老师总结出了“晨读三部曲”的经验;马艺敏老师将晨读课搬到了操场上,孩子们的晨读更有效率啦!余璐老师的恒、挤、勤、用、思五字求索真经值得学习。互加路,就是要有恒心、挤时间、勤奋、学以致用、反思,才能真正的为教学做服务。
焦建利教授说:“实时直播人才在在线教育领域非常紧俏,而目前的高校很难培养这样的人才。”而四小的张红红,在义马新起点网校主持的新区互加工作总结会议,活泼有序,有条不紊,她不也正在向“紧俏型人才”靠拢吗?
新区互加工作总结交流会
还有我们现在小有名气的五小四二班学生,他们的“最美朗读者”由最开始的妞华芳老师主持,到现在的由学生自己主持、点评,效果竟是不同寻常。这批参与“最美朗读者”的孩子们,不也是“紧俏型人才”的种子吗?
5、遇到更多同行者 — 卢氏、洪阳、甘肃李家堡。因为目的相同,因为同怀一颗育人之心,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做大的教研、报团取暖的平台,互联网真不愧是“心联网”啊!
交流研讨
我们要做有根的教育,留住有根的学生。是互联网加教育让教育更简单、公平、快乐。初步解决了薄弱地区学生离开本土外出就学不适应的问题。同时,CCtalk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父母有效沟通提供了一条新渠道。
四、 主要感悟
1、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是互加教育的人力保障,争取家长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 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跨越时空,有利磨课;不分优差,锻炼自信;既是接受者,又可以是传播者。链接与分享,更容易传播和收益。专家导师的成功教育激励,让参与者更有成就感。
3、 外部优质资源要筛选、本土化、体系化。不能简单拿来,照单全收、生吞活剥,最好系统化,各学科协作并进。
4、 厚积薄发,才能走得长远。区域多校齐动,同校多师齐动,才能形成氛围,实现抱团取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五、 暂时困难
1、师资薄弱,年轻人少:
这也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对互加教育需求更迫切原因之一,也是互加开展困难的原因之一,文化风气的引领需要逐步渗透。
硬件设备2、硬件投入,使学校捉襟见肘。为了节省投入,教学点的王继仓校长、侯云奇校长、苗立军校长亲自带领教师为各教室敷设网线。目前新区各学校已经架设网络专线、购买摄像头等硬件设备,这些投入已使学校捉襟见肘,可是资金再困难,也不能让教育止步不前。
3、 减少上网副作用工作要齐头并进:网络是把双刃剑,在运用互联网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考虑网络的一些副作用,比如长时间对着电脑或手机屏幕,对孩子们的眼睛、皮肤、颈椎、肩关节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们合理科学上网。不仅如此,广大教师们也需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而这,往往是被忽略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绿色上网环境,不浏览不良网站、不接触不良游戏和不良人员。但这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
4、 长期的奉献怎样肯定更合适?互联网加教育是教育的辅助和补充,它代替不了日常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们投入更多的业余时间,工作日内强度增大,更多的是业余时间的大量奉献,参与人员较多,周期较长。单讲奉献,略显单调。
六、下一步工作
1、名师工作坊建设:
工作坊规范化,尤其是线下部分要落地、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课题引领。
名师培养层次化、本土化、制度化。
2、 分组推进,共同协作。
讨论组:贴近教学一线,服务互加教育。
筛选组:有人员分工、筛选标准、课程体系。
助教组:规范助教要点、开展助教评比、形成助教名师。
直播组:整合区域内部名师、打造推得出去优质课堂、
培养新区直播名师。
2017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但互加的脚步并未停止,互加的初心并未忘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农村小规模学校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春天也已经悄悄来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