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半夜发微信说,累了就看看我的文,听听我读文的声音,就宁静了不少。
我自己一个人的自娱自乐,如果能够带给别人,哪怕是一个人些许安慰,那就很值了。更何况,是我真心在乎的人呢!
今天想说说“圆满”。
现在的人都很累,尤其是成家之后。家庭和职场,总有一个会是你竭尽全力的战场。陷在忙碌的生活里时,会时不时想要抬头看看月亮,畅想一下理想中的生活。
这“理想中的生活”就像是驴前面挂着的那根胡萝卜,是前进的动力,也是永远吃不到嘴的诱惑——毕竟,就算吃到了,立刻会有新的胡萝卜继续挂在前头。
就像我,生病的时候想着病情稳定活着就好。稳定了,又想着能把药降到最低计量就好。等真的降下来了,又想着完全停药了才好,想着继续挣钱,想着很多很多。早就忘了当初刚生病时,只求活着的样子。
有了一就想有二,继而有三。人呐,太贪。如果能够吃下月亮,也会有人想要试试的。
但这种永远向前永远不满足的状态是很累人的。永远会有心向明月,脚陷泥坑的感觉。
有没有人能够达到真正的理想状态呢?那种身心富足饱满平和的状态。
正巧,手边有本李银河写的书,《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翻开来看,自序就在说“人生化境”,其实就是在说人生的理想状态。我摘出来,你听听看:
人生化境,表现为物质生活的舒适中和,人际关系的清爽温暖,精神生活的平静喜乐。无欲无求,自由自在。
物质生活的化境不是过多的占有、骄奢淫逸,而是适中。
人际关系的化境是所有的亲密关系没有纠结,没有冲突,亲情友情爱情各归其位,清清爽爽、温柔熨帖。
精神生活的化境则必定包含参透之后的空无,向死而生,真正在内心深处接纳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因而能够从容不迫地活着,从容不迫地死去,没有恐惧,没有不舍。
怎么样?这个境界听起来是不是挺棒的?我蛮认同的,可惜以我这个年龄和心智,暂时达不到(允许我用“暂时”这个词儿,给自己点成长的希望)
那我就想啊,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该咋办呢?虽然听起来很美好,但生活颇多纷扰,如何才能靠近理想状态呢?
其实,也还是能做到一些的。
生活,包含了被动给予的东西和主动选择的东西。这二者相互作用,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父母是上天给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可以决定是否接受父母的影响。尤其是长大了,虽说原生家庭的影响如影随形,但我们可以决定是否继续受它的影响。
同事是没法选择的,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跟某个同事走得近些,中午要不要跟她一起吃饭。不喜欢的同事,公事公办就足矣。
朋友,那就更棒了!因为朋友是你自己选的呀!闺蜜、挚友、哥们儿、熟人、普通朋友、甚至绝交,这些词儿不就是你自己来定吗?
唯心主义一点来说,我们的世界是由自己创造的。最起码,我们的感受是自己创造的。外界有很多信息有很多事物和情绪,但都需要经过本人的筛选才能被注意到、继而被接纳进个人的生活里。如果你拒绝,它们就会被挡在你的世界之外。在你的世界里,你来做主、你来选择。
渐渐地,我也感受到了物质的中和,一顿饭吃饱了,面前再有山珍海味也吃不下了,所以,选择自己爱吃的,吃开心就好。不贪。
体味到了人际关系的清爽,我会多关心自己喜欢的朋友,多和聊得来的人聊,不追求所谓人脉,不花太多时间给令自己不舒服的人。划好界限,谁来谁走我自己决定。
也触摸到了人生无常,虽然依然贪恋生,惧怕死,但也隐隐做好向死而生的心理准备,过好眼前的每一天,吃好每一顿饭,对自己喜欢的人给个亲吻、送个拥抱。
这些细微的幸福和舒适,就足够支持我继续向前,感恩生活了。说白了,生活不就是每一天的叠加么?别想那么远,过好眼前就已经足够了。杞人忧天,担忧的那个天从来未曾塌下来过。
所以啊,别想那么多,累了就休息,饿了就吃饭,好好养着自己,外面风清月朗,等你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