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家的作家,都在些“秋水一色”,我也附和上一个。但是,我这个“秋”却有点儿冷,缺少她们所带的那种温度,真的没心情,去好好欣赏一段美好的秋色)
秋水一色
秋,开始是热热闹闹,烦烦躁躁,然后就是透心的凉。正如这窗外的小雨,如果你逞能,依然不愿意向冷风低头,依然不愿向气候妥协,依然像曾经的过去一样,固执己见独断专行而少加了衣裳,雨中的寒风,就会让你全身发抖,两腿酸疼,落下一些不好的疾病。
秋,并不都是那么美好。曾经的过去,我们赞美着秋天的热情,秋天的收获。然而这个秋天,并不会如你想象一样,这些收获就会如期而来——天气虽然不变,但你的投入,却在不断的增长,你的产出,却忽然变得滞销——如果你还以一如既往的方式“勤劳”的话,这样的秋天,已经不再好过。
秋,如果加上了心思,那就变成了愁。你在愁什么?我在愁什么?你在愁以后的日子该如何往下过?我在愁如果不做出思想的改变,这种生活的秋天,就难以过渡到春天。
是的,我这样沉重地描写秋天,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对于我们年轻人,或者一些还算年轻的人,生活压力很大,工作、赚钱,养儿、温老,买房、买车等等,都是摆脱不了的压力。钱难赚,钱不够用,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看到这秋风秋雨,人也就变得更加愁了起来。
昨天看到《丹阳日报》里有一篇文章《“斜杠青年”不好当》,不禁感叹到,日子不好过的人,大有人在,而所谓的“斜杠青年”,就是在用点滴的剩余时间,从事着第二职业,谋取一些比常规职业更加低廉、更加不可靠的收入。例如有人下班后兼职美团外卖,兼职滴滴打的,或者是一些零碎的事务,辛苦不说,其实也赚不到几个钱。
老婆也曾说过,如果有小交易,你也试着做点。小打小闹的,不求多,将生活费抵过去,不是蛮好?我也想做过,但试试就知道不可以。找我这种生手做交易的人,他更不知道交易该如何做,如何去划分工作内容,如何合理的分担任务,如果你不专职,而是顺带着做,事情会很难去结束,事情也不会有理想的结果,还是尽早的回绝,让他们自己正视起来,把小事业也当做事业去做。
为什么有这么多“斜杠青年”,为什么许多人都感到收入不足,而去寻求兼职?是因为他们的主职业,真的没能把一个人的能力都调动起来,也没有相应的给足一个人所需求的工资。为什么工资不能给足?因为整个行业,都碰到这个“秋”,也就是所谓的行业不景气。“秋冬季节”,自己都感觉到冷,哪还能顾及到他人?为什么人的能力都调动不起来?给的工资少,满身的“秋”意,谁愿意全力的去干活?况且,习惯了过去丰收的“秋天”,碰到如今这冷落的“秋天”,许多人都不适应,都不相信需要去改变,需要如何去改变,还有几个会想到,变着花样儿的去激励?
秋天,满院秋色,烦烦躁躁的,冷冷清清的,正如这湖畔的秋水,在寒风底下,汩汩作响,拍打着岸边随便堆砌的石头,却不会有什么暖意,拍到人们的心里。
那就在这寒冷的秋里,找个安静的角落,思考一下,咨询一下,计划一下,学习一下,然后再做个春天的梦,可好?
(备注,时代变迁,许多曾经吃香的行业,逐渐变得平常,许多曾经有效的做法,逐渐被更系统更仔细所取代,要想更好的生活,除了别出蹊径,那只能将自己升级,学习和思考,将是一个永远的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