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求仁,为己修身

作者: 邹吾山长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23:19 被阅读1次

  管仲,此一千古留芳的盛名,沉淀了一份以信义著称的友谊,引领齐桓公走向春秋霸主,诠释了一个忠义两全的贤才人生。然而在孔夫子眼里,却呈现了两种褒贬不一的评价,管仲“器小无礼”而仁,或许有人会认为夫子自相矛盾,无礼之人如何得仁?深思夫子的意图,其实大有道义在其中。

    管仲虽心中丘壑万千,然识人不及鲍叔牙,出仕先佐公子纠。奈何天助小白成事,管仲遂出逃鲁国。公子小白即位,求贤若渴,鲍叔牙为让好友归国,以妙计归管仲。自此,管仲与齐桓公逐步开创齐国的大业。

    桓公在位不到半个世纪,齐国为世成三大功勋,救荆蔡于蛮狄之危,盟强楚致中原太平,奉周王而匡扶正统,三大功勋皆有赖于管仲的谋划——管仲治兵以仁德,方可救荆扶卫。临楚军而退以辞,方使退兵息战。劝桓公以臣大礼受周王赏,方使诸侯愈敬重齐国而延续尊王道统。

    可以探见,管仲在齐国称霸的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孔夫子对他本人的评价却并不高,称其器小非俭而无礼,因其好敛财而与君同拥反玷。其实这样的行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无足轻重,齐桓公对于管仲无比信任,礼节上的疏漏无论在公众舆论抑或君王眼中皆无伤大雅。但是正因如此,孔子便认为其达不到至善君子境界。

    虽然夫子对于其管仲个人的行为多加批判,然而却认为管仲是仁者。为何?因其仁于天下,而不止于个人修身。管仲教民以德使民以仁,审时度势劝和大战,匡扶周室延续道统。管仲的仁体现在他明明德于天下,而不只是做一位完人。

    仁德绝不仅限于个人的小善,上天降大才于智者绝不是为其个人圆满与人世的昌顺,而是要其救度众生,使得天地的仁义遍于世间,教化愈多的人民。

    然而即使管仲为齐国立下如此大的功绩,也因其个人修身不足,最后也未能影响桓公个人修德持守。因此齐国虽在一君一臣相互扶持下辉煌了半世,却无法避免在管仲离世后沦陷霍乱。因而修身至于平天下,皆不可偏废忽略,唯有自身大德,不偏不倚方可以正行为世所效。

为天求仁,为己修身

相关文章

  • 为天求仁,为己修身

    管仲,此一千古留芳的盛名,沉淀了一份以信义著称的友谊,引领齐桓公走向春秋霸主,诠释了一个忠义两全的贤才人生。然...

  • 何为修身?

    何为修身? 修身就是修自己的仁、义、礼、智、信。优为聚灵,敬天爱人,是为仁;能拿六分,只拿四分,是为义;对上恭敬、...

  • 求仁而得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为神为己

    为己无所求,为神求一切。

  • 《论语》读后感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以“仁”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克己复礼为仁,仁的根本是爱,仁的基础...

  • 修身养性,拓宽心灵的疆土

    生活中的浮躁喧嚣在所难免。如何通过修身养性,为内心开辟一处清净之所呢? 【静坐常思己过】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为求...

  • 论语·颜渊篇12-1.2

    12.1[传统为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①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

  • 【90】《论语》(颜渊)

    《颜渊》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 两问

    两问 修养,包括修心修身,养心养气之类的,就是近求诸身,求诸于己。 求诸于己,怎么去求,可能...

  • 两问

    两问 修养,包括修心修身,养心养气之类的,就是近求诸身,求诸于己。 求诸于己,怎么去求,可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天求仁,为己修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oz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