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吃零食对身体不好,尤其是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这些众多周知;可是2岁的孩子觉得火腿肠非常好吃,吃一口都很快乐。那么不要给孩子吃根火腿肠就犯了个错误的感觉,适量少吃,是可以的。
不要剥脱他通过吃获得快乐的方式,他理应这样。好吃的是可以抚慰2岁孩子任何原因的受伤,是他可以从悲伤立即切换成快乐的良剂。请不要以三五十年的经验,剥夺他吃的快乐。
下雨天不能踩水,雨水脏,而且凉,会生病;2岁的孩子看到水坑,眼神放光,一脚下去,吧唧吧唧的声音,水花高高地溅起,快乐都已填满他那颗小小的心灵。那么为什么这么让孩子快乐的事儿要去禁止,让孩子每踩一次水坑都要偷偷看看大人的表情,有种犯了错误的感觉。
我们过了30年,50年,总结出应对这些天气的成熟经验,躲避阴雨,拥抱暖阳。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他的,任何天气都是乐趣,都是新鲜,是他们探究这个世界,享受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到30岁,50岁一定不会通过踩水坑去获得快乐了,所以面对孩子,放轻松,脏了,可以洗啊,可是失去这段的快乐,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很欣赏我一个同事的做法,雨天给孩子准备雨鞋雨衣,雨中玩耍;雪天给孩子准备爬犁,雪中欢乐。
这些大自然赐给我们天然的礼物,我们也曾体验过它们带来的欢乐,那么我们为什么现在就要剥夺孩子的呢?请交给他们如何享受世界的恩赐,如何拥抱世界的善恶美丑,不要让他们本该多彩如诗的生活,过成焦虑灰色的日子。
大人企图通过经验的直接传递让孩子直接掌握某些技能,明白某些道理,却忽视了经历的价值,经历中的困难是磨练,经历中的快乐会珍惜。没有感同身受,又怎能全部接受。没有理解而强制输入必然导致两个后果,要么不听从——叛逆;要么听从——没主见。
经历了,才是自己的(二)
5岁孩子长得很可爱,在玩着,30岁妈妈在旁边给孩子擦着头上的汗,时不时地问着:“XX,渴不渴?”“热不热?”“那个地方太高,我扶着你,别掉下来摔了!”“来,妈妈把鞋带给你系上,小心别摔倒!”
从擦汗那一幕,从5岁孩子比同龄小朋友看上去简单的眼神,我就开始为他担忧,如果30岁妈妈变成60岁,他能像现在的妈妈一样生活吗?他不像其他的同龄小朋友,会在游乐场迅速找到伙伴,并玩成一片。他的身边一直有妈妈温柔地提醒,温馨地呵护。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带着很高的正能量,他们拥有一双明媚的眸子,来探视这个大千世界,正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他们眼中的世界是100分的美好,100分的新奇。
可这并不代表一直停留在刚出生的澈眼看世界就是幸福,人生就要经历,要自己走出厚重,走出精彩。
习惯是教育的一个方面(三)
40岁妈妈看着20岁的孩子一片狼藉的卧室,唠叨:“你可不可以收拾一下你的房间?”“你的袜子和内裤放一起了,都没洗。”“把看过的书,放在书架上!”“吃完的橘子皮,直接放进垃圾袋,别摆桌上。”“别老躺床上玩手机,和朋友们出去玩玩。”
当有的人2岁就已经懂得垃圾扔垃圾桶,6岁自己洗贴身衣物,8岁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而20岁还会因为洗双袜子,而有种感受世界末日的心境,我们不得不感叹习惯的力量。
好的习惯,让你好像与生俱来就能使自己的周围干干净净,所到之处舒服,整洁。可能就是一次次随手地拿起放下,你甚至都不需要经过大脑,机械地轻松搞定了这一切。恭喜你是好的习惯的受益者。
而对于有些人,你永远难以置信,他们要整理个人及周围卫生,动辄就有濒临死亡的痛苦,需要下定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气,在周围人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下,才慢慢地蠕动起身体。
有的人习以为常,信手拈来的事情,有的人在承受很大的负担,好习惯,坏习惯,不止在整理卫生这一个方面,生活,成长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请为孩子私人订制适合他的专属教育现在这个社会普通家庭大概是这样:我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经历过抗战,挨过饿,受过冻,尝过苦,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心存感激,非常满足,那个时期,我们的爸爸妈妈能吃饱穿暖就行了;我们的爸爸妈妈经历了改革开放,体会到贫富的落差,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父母渴望把一切好的留给我们,让我们有如意人生;而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拥有着老辈人创下的基础,开始思考教育的力量,总结之前教育的失误,思考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大人们总是想摆平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切荆棘,让他们有顺风顺水的人生。可人生总有那么多意想不到和出乎意料,所以只有在可控的时候,孩子可控的年纪,正确的教育,放手让孩子尽情地跌倒,爬起,跌倒,爬起,厚实他心脏的肌肉,才能在不可控的情况,让他游刃有余地展示获得的技能,展现沉着与魅力。教育不只是平川,还要有沟壑,甚至我们要去给自己的孩子制造沟壑锻炼他跨越。
我们所替他抵挡的,帮他避开的,迟早会在他的生命中以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出现,让他避之不过,躲之不及。
孩子就像我们教育的实验品,我们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就是对他们成长的干预操作。我们没办法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去对比,哪种正确,哪种错误。
在这必须一直走下去的教育路上,我们时刻在做着选择和决定,只有孩子因为我们的选择和决定出现了好的或坏的成长结果时,我们才知道当初是对是错。可要等到错再去反省,往往为时已晚。
所以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在这个教比养更重要时代,我们不能以自己孩子的失败人生为代价,我们要主动学习优秀的教育方法,主动接近教育大咖们的教育理念,那是从别人的失败教育中总结出的经验,从别人的成功教育中提取出的精华。不要一意孤行,任由孩子成长为不受欢迎,甚至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人。
孩子的现在的任何状态,都是我们教育的后果,不要把自己孩子的那么多缺点归咎于基因。狼孩在狼堆,像狼一样生存,他有狼的基因吗?不用为你的失误找好听的借口。
教育已经不再是去纠结圈养还是放养的时期,而是需要私人订制,有圈有放,何时圈,何时放,每个孩子都不尽相同,需要父母去思考,与孩子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