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骏马
看完电影,觉得有些中规中矩,没有超出想象,但这是真实故事,119名乘客安全落地给人的震撼已经足够。有时候我们很难从看电影和对电影的评价中分身出来,总期待故事再曲折些更惊险些,仅看到副驾驶的眼睛肿的像个桃胡,上半身衣服撕去半截,有些不过瘾。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员安全,四川航空创造奇迹。
-1-
选块大屏
屏幕大小、影院环境一定会影响个人观感。面对宽大屏幕,你会置身其中,完全沉浸在剧情的推进和人物细节变化,你能感受人物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
你会在意他们说什么,怎么说,偶尔会想如果我是故事主人公又会如何应对险情、危局。影院的温度,空气质量同样影响观影感受,空气浑浊,通风不畅易出现身体不适,心慌,尤其老人孩子,须备些饮用水、零食。
电影靠故事和人物表现吸引眼球,影院环境、座椅位置自然也归入其中。
-2-
无言的情感观众感受得到
影片中的英雄机长没多说几句话,始终保持内敛,克制,仿佛不会激动,有些波澜不惊。但你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他的个人魅力通过塔台、地面人员、副机长、乘务员和救援人员的动作、对话和反应不断呈现。
这个角色大概非张涵予莫属,你会觉着他有点冷,但又透出一股温暖,是那种父亲特有的沉淀和无言。
飞机落地后,杨颖的微信收到三条平安信息,她没说一句话,眼泪却夺眶而出,观众也感受到了生命平安的美好,不知不觉泪如雨下。有时无声的语言反而充盈着更加饱满的情感和张力。
-3-
帅气男演员层出不穷
有那么一阵子,你总能在电影里、电视上频繁看到一个或几个演员,他们仿佛承包了电影最佳档期,哪哪都能看到他,还不让人反感,完全是喜爱。
他们就像是突然从另一个平行世界穿越过来,占据了你的屏幕,比如杜江、欧豪、李岷城。从外型到身高透出青春的气息,让人看了羡慕,喜欢。
他们已经在演绎路上摸爬滚打多年,只是在默默耕耘的时空里不被更多人熟知。
-4-
故事纽带
毫无疑问,机长刘长健是绝对主角,但整个故事,袁泉饰演的乘务长才是主线与核心。
她像连接故事走向的枢纽桥梁,无论面对人群中怎样的不满与恐惧,都用专业的素养一一化解。最打动观众和乘客的大概是那句话,“我们也是父母、是孩子,我们的家人也在盼着我们回家,请相信我们”。
回家,平安回家,活着回家是最大的愿望。无论飞机发生怎样的变故,只要能回家,能回到那个不令你满意的地球,一切都不再是问题。机长是带着乘客平安回家的人,而袁泉是让人感受到家的存在和心安的人。
-5-
飞机安全靠强大系统支撑
乘坐航班的旅客最紧张的时刻是飞机起飞和降落瞬间,此时的飞机速度有大幅度的攀升和回落,每个人的身体都能感受到巨大惯性的冲击,心脏悬起,身体失衡。
安全永远是飞行器追求的终极目标,其次才是舒适和快捷。飞机每一次起飞和和降落都依托地面指挥中心强大的信息网络的疏导、调控和数据支持。他们就像风筝身后那根长长的线,无论你从那里起飞,都离不开系统的指引和牵系,而每个人都只是组织系统中那枚微小的螺丝钉。
-6-
一部影片的意义
这是个俗气的问题,说到意义总让人想到中心思想,但《中国机长》必然有其深远意义,尤其对乘坐飞机的乘客。
登上飞机,每个人的生命都托付给机长、乘务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只有一个动作——听从专业人员的指令。你的任何不满、盲目和一意孤行带来的伤害会扩大,蔓延,甚至波及他人生命。配合,服从是确保自身安全与他人安全的基础。
由此,《中国机长》的意义远远不是电影或票房本身,它更像一粒种子,在特定时期开出繁华,结出硕果。
-7-
常怀敬畏之心
机长刘长健在飞机安全降落后深深向乘客鞠躬,致歉,因为没有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还险些危及119人的生命。飞机挡风玻璃爆裂,是意外,也是事故,故事之外,希望不再有玻璃在空中碎裂。这需要地勤检查细之又细,实而又实。
每天我们都将生命交给不同的机器,比如火车、汽车,电梯......人们无从知晓它们的安全状态,只能寄希望于生产商出品的质量,操作者专业的素养,物业公司精细化程度。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会造成车毁人亡,电梯坠落。
机长刘长健面对蓝天说出三个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法规,这是对生产者、消费者和所有人发出的告诫。安全是人类最底层需求,往往我们在习以为常中忽略它的存在,常怀敬畏之心,事情才会有转机,才会向好的方向发生,发展。
故事已经结束,生活还在继续,几点感受不会给生活带来什么,但某些瞬间,某些时刻,因为那点小小的感触,因为多想了那么一点点,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人生的轨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