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部电影,和一个人走在了一起;因为青春的懵懂,和他永远错过。
拍拖半年余,从相识到相爱,滴滴点点地浸润,怎么能没有感觉。只是因为爱了,便更加敏感,更加觉得幸福那么陌生。初恋,十八岁的年华,哪有什么心机,心弦扯动了,千军万马也拉不住的。
如今分开四年了,我们从学校走向了工作,从单纯的恋爱到了谈婚论嫁的境况,每当我遇到陌生男性的友好示爱时,心中总是波涛难复,那个男生,他的球衣和他汗津津的面庞,终究忘不了。
他叫肖宇,不高不帅,出奇的聪明,最爱踢球。
我叫谈安妮,普通安静,很简单很踏实。
我和他高中同学,但仅仅高一在一个班,没说过几句话,但是他敲过我的脑袋,在下早操回教室的路上,生疼生疼的,我一辈子忘不了。后来想起来,当时他敲我的时候,我的内心就起了涟漪,只是从没有敢奢想过,我们还真的能有机会在一起。他太聪明,我太普通。
后来文理科分班,他理我文,教室在走廊的两个尽头,见面只能靠偶遇。我彻底没有了能牵荡心扉的人,心思静了下来,给自己的桌上贴了大大的“心如止水”,安心学习,只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某天配上他。他成绩一向很好,理科年级前三。
高考结束,我虽然考了年级文科第一,但是和预想能与他并肩齐飞的成绩还差了很多,基本上都决定把他忘了。上苍总是这样幽默,他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最后我们两个都留在了西安的学校,没有提前通过气儿,我们的学校竟然相邻。
接着,他开始了对我九个月的追求,我经历了九个月的踟蹰,才走在了一起。正式交往却不足两月,俩人情人节分的手。
我们之间有太多的误解了。我有一个很好的男闺蜜Y,朋友圈的人都觉得我们俩相互喜欢,连我竟然也以为了。我前脚答应和肖宇在一起,肖宇后脚就跟Y说我们相好了的事儿,Y也立刻打电话向我确认了。我不懂得这其中的猫腻儿。
那时候我多自卑啊,本来就不是什么天生丽质,总觉得自己配不上优秀的肖宇,就常常用调侃的语气问他,给你介绍美女要不要——那时候,我已经是他的女朋友了。第一次恋爱,不会经营,伤害他很深。
不是不爱他,而是我不自信。真的不是不爱,不是不珍惜,直到现在还爱着还珍惜着,但是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西安。他忙得焦头烂额,早已无暇顾及我的存在。
考研失败,约了肖宇在圆明园见面,联系了很久才约上他,我不懂这其中的游戏,我只知道我想见他,就什么也不管地约了。朋友说,如果他愿意见你,即使再忙也不至于不接你电话或是不回你信息。我是那种笨到底的女孩,只知道我要见他一面,什么也想不到了。
见了四个小时,逛园子吃饭,我很开心。朋友说见了面可以通过他的言行判断你俩还有没有复合的可能,但我把她的提示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只顾着开心,享受和他见面的短暂时间。临了分开,你知道我有多么不舍吗,转身进了清华的门,泪花就滴在嘴角了。
一直觉得,酒窝女孩迷人的酒窝都是用泪水砸出来的坑,再阳光开朗的女孩都有柔弱的一面,我总是竭力把最光鲜坚强的一面展现出来,只有睡着了朦朦胧胧的梦话才会喊着某人的名字,眼角浸着泪叫他不要离开。
我回西安了。考研失败,一心想要找一个在中关村的工作,想要离他近点儿,想要照顾他。
但最后由于家人的原因还是留在了西安工作。肖宇说,他在外边工作几年攒了钱,也会回到西安发展,我总觉得,我会在这里等到他,纵使他对我无意无情,我还是在西安这千里远的地方成长着,相忘于江湖般的守候着。
时间回到现在了,故事也讲完了。我不在他的世界里,他排斥着我。我想他时,只是埋头工作,想到深处时,就一遍一遍地看那部电影《听见涛声》。
很喜欢《听见涛声》,还记得那年大一的时候通宵看的感觉。那种淡淡的青春回味,男女互相听见对方内心的涛声。印象最深刻的是拓与松野丰在码头眺望落霞时的小号,以及听到里枷子想在东京遇到那个睡在浴缸的人时,拓的错愕与松野的会心一笑。
我就是在看这部电影时,答应了成为肖宇的女朋友,愿意将不漂亮胖胖的自己交给他。
后来分手了,也会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听见涛声》,依旧听得见自己内心的涛声,深深呼唤着他,自己泪流满面,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语,“我爱你的,爱你的”。
以前的自己陷入被别人说的小八卦中,竟听不清自己内心的涛声究竟为谁欢腾,自卑的我甚至不会正确处理内心情感,只是把自己蜷成一团,继续待在黑夜中瑟瑟发抖。
四年的时间,慢慢懂得了,对于大多数人的青春,并不是两个人逐渐靠近又逐渐远离,亦不是相守相约共同追梦,往往我们是在各自远离之后,才偶然明白彼此的心意。我们都如拓和里伽子一样笨拙。
四年后的圆明园重逢,是我自己内心的期盼,我希望能有重逢的机会,在长大成熟一些的年月,好好地爱他。
心中涛声依旧,斯人不再,我愿意褪去所有猜疑,把自己内心剥得干干净净,用汗水和努力换得身披光华,在这座古城等你,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