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牡丹亭》先是被丫头春香所吸引,她灵动,活泼又可爱,在第七齣闺塾中,她敢于捉弄保守派先生,天真浪漫的学鸠声,问墨,寻花园……一度比杜丽娘出彩很多,我也一直以为杜丽娘或许就是传统的大家闺秀,懂事得体,循规蹈矩。
但是同在这一齣当陈最良忍无可忍要处罚春香时她拿过荆条,背过先生假意抽打春香,课后又询问花园景致。这时才发觉杜丽娘就像我们身边十五六岁的女孩,调皮可爱,在封建传统的教育下仍然保持自我独立思想。
不在梅边在柳边
她反对先生讲解的关关雎鸠,认为诗篇讲的其实是男欢女爱的恋歌;她并不呆板的听从父母命整日读书织布,他也会偷偷给自己放假;她向往爱情、热切的追求爱情,在梦过柳生之后日日思念,形销骨立;她也很爱美,对镜画像并自怜“若不趁此时自行描画,流在人间,一旦无常,谁知西蜀杜丽娘有如此之美貌乎!”她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约意识较为淡泊,在复生后就自媒自婚与柳生私定终生(不过剧作家在此给了她一合理的理由:其受了柳梦梅再活之恩)……
杜丽娘不同于传统中的女子她并不活在条框中,她掌控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同时她又用智慧平衡自我的独立与传统对女子的严苛,让自己处于较为舒适的生活状态。
汤显祖先生笔下的杜丽娘是可爱的,因爱而死,为爱而生。人格的独立和自我的追求都无比明确,她是不被封建,甚至不被生死束缚的女性。汤显祖先生用这样一个人物对封建社会的教条礼教进行了深切的批判。也利用杜丽娘进入鬼界的所见所闻和最后前往皇宫被侍卫阻拦说出的“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不在梅边在柳边
在整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所有人物得知杜丽娘复生之时感动大于惊诧,对于这一现象老师给我的答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希望这个故事传达出来的是情大于理,所以在整个故事里天经地义的礼教大不过情。尽管杜宝作为封建传统的拥簇者却也不‘执迷不悟’,他不相信杜丽娘复活,认为是邪祟夺走女儿身体,拉着柳生闹到殿前,但是他从未否定过杜丽娘。杜宝确实传统又封建,但是他也疼爱女儿,为官清廉,他应该被批判也可以被原谅。
前作《杜丽娘慕色还魂》里的杜柳两人家世相当,郎才女貌,婚约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也传达了情大于理的思想。但是还有被门当户对限制的思想观念,而汤显祖先生的《牡丹亭》设计的落魄书生柳梦梅与高门贵女杜丽娘的相爱相守,给了世人更大的震撼,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力更为巨大。
以上皆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若有不足、错误之处还请指出
谢谢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想个名字
网友评论